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官的立场

    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官的立场 (第1/3页)

    望着手中的奏折,京师来的李大人先是疑惑,接着悚然一惊!

    原本在他看来,什么勾结海盗,什么私通倭寇,确实是杀头的罪名,甚至那海口县令因此被抄家灭族,即便站在一个外地官员的立场上,那也是活该!

    真活该,这李大人虽然不曾见识过倭寇海盗的手段,但最少听说过。

    甚至他刚到海口县衙,就被那已经砍掉脑袋的县令直接扣押在后堂之内,关在柴房里受了不少罪。

    如今想来,那厮一旦成事,必然要杀掉自己和随从灭口的。

    李大人之所以当着刘允之的面大骂赵亨义,无非还是文官的习性在作祟!

    说的冠冕堂皇一些,那海口县令即便犯下了天大的错,也要由朝廷处置。

    他赵亨义仅仅只是个苍梧县男,甚至连勋贵都算不上,身上没有正经的官职,也没有朝廷的命令,压根没资格对海口县令进行审判。

    可那赵亨义仗着手下有兵,竟然直接占据了海口港,滥用私刑,直接砍掉了一县县令的脑袋,这于理不合,于法不符!

    最为可怕的是,港口之中有那么多的人亲眼目睹此事,随后必然也会传扬甚广,朝廷的威严,朝廷的体面,荡然无存啊!

    民众之中,一旦产生了对官府的蔑视,今后乱民必然增多,小民闹事,恐怕也会习以为常!

    这是坏了根基的大事,上纲上线的说,形同谋反!

    这些道理,刚刚李大人都已经说尽了的,他相信,以刘允之琼州府尹的身份,必然也是明白的,甚至都不用自己提点。

    当然,真正的心里话,两人是心照不宣的,没必要摆在台面上说。

    这心里的真实想法,乃是身份、立场所决定的!

    文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大的集团,虽然内部分为许多派系,也会相互攻讦、斗争,但是,自大燕国立朝以来,文官对外是抱团的,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打压勋贵,限制武将,甚至不惜自毁长城,宁愿整个国家武备糜烂,也要将武将们的脊梁从根子上打断,文官们也从未放弃过最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