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争渡 第一百一十七章 陈辟引发的轰动

    第二卷 争渡 第一百一十七章 陈辟引发的轰动 (第1/3页)

    大明的周王殿下竟也在天师的队伍中,这在信中根本没有提到啊,让宋国的官员们根本没有丝毫的准备,大明的周王朱梃就这样踏进了宋国的城池,礼法上也不合适吧。

    难道,周王殿下你不应该事先通知一声吗?

    朱梃的招摇出场,让宋国的官员纷纷揣测起他的目的了,为什么他会与天师同行。

    看看周围,也没有随性的仪仗侍卫啊,这又是什么情况?

    朱梃看着他们大惊小怪的表现,无趣的撇嘴,他本来也不想如此的,还是天师授意,告诉他恢复身份一路随行吧,他虽然不甚明白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可是隐隐还是感受到了庇护之意,也就照做了。

    “免礼吧,本王欲返大明,借道你国,来的匆忙,故此没有及时通报你国,实属冒犯了,本王自会上书宋皇,澄清此事。”他虽散漫惯了,但毕竟是一国周王殿下,该有的礼数,还是要遵循的。

    大明虽强,但也不能失了皇家威仪,不然传出去,大明就会被人指摘诟病了。

    况且,当世三大帝国,虽然赵宋最弱,可也是最讲礼法之国,天下文豪名仕多出宋地,要是被那些人给传播出去,就算是强如唐国和大明,也要焦头烂额,百口莫辩。

    就算朱梃也不敢仗着身份,在宋国随意。

    尤记得当年,大明和唐起了摩擦,以宋国西疆为战场,打的不可开交,虽然后来大明败了,从此失去狭长领土,但是带给宋国西疆百姓的灾难也是空前的。

    当时还是宋国宰相的富彦国,闻听此事,当殿愤然斥责两国使臣,痛斥他国的暴行,因为这件事,他以近七十岁的高龄,身裹宋国西疆百姓的血衣,洋洋洒洒在血衣上写下万言,持着一根竹杖,带着三五书生,出汴京,奔赴当世两大强国要说法。

    性情之刚烈可见一斑了,初始唐皇李盛还不觉得有什么,根本没有把这个老头放在眼里,来就来了,随他去吧。

    富彦国出汴京之时,只有三五书生,可是当他徒步快要到长安之时,那场面只能用一句可怕形容了,几乎唐国一大半世家豪族响应,文人举子更是因此罢考,来对抗李盛的态度。

    眼见失态失控,没想到这个老头,竟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连强势如李盛最后都不得不妥协,亲自出城迎富彦国入长安,一副态度诚恳的接受富彦国的喝斥,还不能反驳。

    李盛最后不仅赔偿了宋国,还曾感慨道:“富彦国真乃宋国之脊梁,良心也。”

    大明先皇的做法也是和李盛如出一辙,同样发出感慨道:“富彦国此人在宋,可惜了一身傲骨铮铮,宋皇何德何能得此贤良忠勇敢为之臣辅佐啊。”

    你说这样的国家,他虽弱,可却真招惹不起,一旦朱梃仗着身份在宋国招摇,那结果也是十分可怕的。

    并且宋国也是一个十分有契约精神的国朝,他们的百业之所以发达,还是得益于他们的制度,就算是一个仆从,也是与主家签订契约给与身份相等的待遇,你若是苛待他们,仆从可以拿着契约去告官要求解约,并且会有相应的赔偿。

    商业也是如此,这里走出去的货物,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