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长的上架感言

    史上最长的上架感言 (第2/3页)

来的东西无聊,即便我只是在还原历史场景,并把主角刘胜这个变数悄无声息的混入其中。

    我想要写的,并不是一本套路化的历史爽文,而是一本不太常见的传统向历史网文。

    为什么你写到的很多人物,和史书上记载的不一样?

    ——这是因为史书惜字如金,很多事不会记载的太过详细,并且会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史料记载被‘笔削春秋’;

    所以我正在做的,就是通过史书上的寥寥数字,还原出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并将之呈现在各位读者大父的面前。

    还有,关于有读者质疑我扭曲历史人物的问题,也集中做一下回复。

    关于刘启,我认为我的描写,应该和历史上的景帝,达到了八成以上的相似度,就连刘启的台词,我都尽量在用历史记载的内容,只是在描述过程中,稍微填入了一些艺术加工。

    至于栗姬、程姬、贾夫人、窦太后,以及申屠嘉、晁错、郅都等人,则基本完全遵循史料记载来还原人物。

    除刘彻以外的九位皇子当中,口吃的老四刘余、肌肉男老五刘非、隐身男老六刘发、机智男老七刘彭祖、阴阳人老八刘端,也都是以史料记载为准。

    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那只能归咎于我笔力不够,我在这里向各位大父赔不是。

    好文的老二刘德、宅男老三刘淤,则被我设定成了‘为了帮大哥刘荣,刻意立起具有迷惑性的人设’,这是艺术加工,希望各位大父理解(且真实历史上,这个可能性也不能说不存在)。

    剩下的主角刘胜、皇长子刘荣二人,主角不必多说,毕竟是穿越者,人设自然不必再遵循历史,但后期也会尽量贴合真实的历史记载,却又不会完全盲从,一切以剧情需要为准。

    而刘荣,就是我想要着重提到的一个人物。

    当我写到刘荣‘并不很废柴’的内容时,很多读者都表达了极度的不理解;

    ——刘荣真有这本事,历史上能被废太子?

    ——能被吓到自杀的人,有个屁的本事!

    这或许是评论区,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见。

    而对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史书之上,从来没有只言片语,提到刘荣‘一无是处’‘不配太子位’;

    关于刘荣被废太子,史书上唯一提到的原因,就是栗姬那句‘老狗’,也就是正史中的‘言不逊’。

    所以,我对刘荣这个人物的理解,可能和大家有些许出入。

    在我看来,作为汉景帝刘启的庶长子,刘荣就算不是按照储君太子的标准培养,也起码是按照诸侯王的标准培养的。

    这样的培养力度下,刘荣再怎么不堪,也起码应该是‘中人之姿’,而非一无是处的草包。

    再结合史书上,对这位废太子几乎没有负面记载来看,这位废太子殿下,应该是一个不算出众,但也至少勉强合格的储君人选。

    毕竟直到栗姬那声‘老狗’喊出口之前,景帝刘启都没有动易储的念头,甚至差点就把皇位传给刘荣;

    在刘荣太子之位被废之后,太子太傅窦婴、太尉周亚夫也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虽然这二人的举动,更大可能是‘窦婴不希望自己教育的太子被废,周亚夫想要维护嫡长子继承制’,但从侧面上,这就足以证明:刘荣再差,也绝对差不到哪去,起码也是‘勉强凑合’的程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点是:刘荣的年纪并不小;

    根据景帝刘启,以及其他几位皇子的年纪推算,皇长子刘荣,应该是刘启15-17岁之间出生,文中时间点已经接近成年。

    而在封建时代,一个成年的储君,和一个六岁的储君,是天差地别的两个选项。

    刘荣唯一的问题在于:栗姬的存在,让刘荣失去太子之位,又因为后来的太子刘彻太过年幼,刘荣对刘彻造成的威胁过大;

    再加上栗姬那声‘老狗’,让刘启恨屋及乌,这才不得不痛下杀手,杀废太子刘荣,为后来的汉武大帝铺路。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刘荣被废太子,还搭进去了一个周亚夫;

    而对周亚夫的死,景帝刘启的评价是:此怏怏者,非少主之臣。

    这就可以表明:在废刘荣之后,景帝所做的一切,基本都是在给年幼的汉武大帝铺路,以免将来的汉室‘主少国疑’。

    至于‘临江王刘荣损毁太庙墙垣’,我认为大概率是景帝欲加之罪——毁先祖墙垣,并以此嫁祸他人,刘启有这个前科;

    再到最后,刘荣的死因:因恐惧而自杀于中尉府,让我很难忍住援引一句俗谚的冲动。

    ——连死都不怕的人,还会怕什么?

    刘荣就算是废太子,也好歹是刘氏宗亲,天底下能有什么事,能让刘荣吓的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