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母后,真是这么想的?

    第119章 母后,真是这么想的? (第2/3页)

    在刘邦微寒之时,太公刘煓就曾拿二哥刘喜,来作为教育刘邦的案例。

    太公对刘邦说:你看看你二哥!

    踏踏实实种地,本本分分做人,一点都不让我为他担心;

    再看看你?

    ——整日里游手好闲,不事生产,根本比不上你二哥勤奋!

    结果这话才刚喊出口没几年,刘季便摇身一变,成了汉皇刘邦。

    回想起父亲曾经的教诲,刘邦也难免有些志得意满;

    便在家宴中指着二哥刘喜,对父亲刘煓说道:过去,父亲总说我没二哥有出息;

    那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和二哥,谁更有出息呢?

    是帮助父亲,种好了那几十亩地的二哥?

    还是独自一人,便建立了刘汉社稷的我呢?

    再怎么说,当时的太公刘煓,也好歹是当朝太上皇;

    皇帝儿子臭显摆,刘煓面子上自然是挂不住······

    ——当晚就气的多吃了两碗饭!

    至于刘邦,虽然嘴上拿二哥气老爹刘煓,但对二哥刘喜却也丝毫不吝啬;

    出手就是一个‘代王’的王爵,让刘喜去代国抵御外敌。

    结果刘邦前脚刚封二哥刘喜为代王,后脚就是韩王信,在代北的马邑投降了匈奴;

    听到韩王信投降匈奴的消息,刘邦却是自信满满的将胸口一拍:没事!

    ——代国,还有我二哥刘喜呢!

    怎料刘邦这话刚说出口,边墙便又传来消息:匈奴人还没打来的时候,本该阻止防御的代王刘喜,便拖家带口跑到洛阳去辣······

    匈奴骑兵前追后赶,愣是连刘喜的影子都没追上、连刘喜的马车扬起的灰尘都没看到······

    得知此事,刘邦自是勃然大怒,又碍于战事危急,只能率军从长安出发,以御驾亲征;

    沿途路过洛阳时,刘邦也没忘对二哥刘喜一顿臭骂,又强保下了二哥刘喜的性命,废除刘喜的王爵,贬为合阳侯。

    ——堂堂一国之君,遭遇外敌入侵,非但不战,反弃国而逃!

    若不是头顶上的‘刘姓’,和新丰栎阳宫的老爹刘煓,单是这一项罪名,就够刘喜死上个百八十回!

    也正是这一场因刘喜‘临战而逃’,才导致边墙糜烂的汉匈大战,最终演变为了汉匈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王对王’。

    ——汉天子刘邦,与匈奴单于冒顿,在平城正面遭遇!

    最终结果,却是刘邦轻敌冒进,身陷白登之围······

    被二哥害得这么惨,刘邦自也不敢再相信这个二哥,只以丰厚的赏赐、俸禄供养,却从未曾再给予刘喜任何实权;

    但到了刘邦驾崩前的一年,淮南王英布发动叛乱,将荆王刘贾悍然杀死之后,刘邦身边的丰沛老臣们,便又开始为合阳侯刘喜求起了情。

    哎呀~

    陛下呀~

    都是一家人~

    血浓于水的······

    诸如此类的劝说之语,也惹得刘邦不胜其烦,同时也确实苦恼于刘贾死后,荆地没有宗亲镇守;

    最终,刘邦也只能遵从老伙计们的劝说,将二哥刘喜的儿子,封去了荆地做王。

    只不过,这个被刘邦封去荆地的侄子,却并没有成为‘荆王’,而是做了吴王。

    没错;

    ——如今的吴王刘濞,正是太祖高皇帝刘邦的二哥:代顷王刘喜的长子。

    而在如今,汉家皇位都传到了刘邦的孙子辈,作为刘氏‘二代’长辈的吴王刘濞,也早已年过花甲······

    大哥、二哥都说完,也不得不提与这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甚至都不大像刘氏作风的老四:刘交。

    作为太祖高皇帝刘邦唯一的弟弟,刘交可谓是自幼,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前后,老刘家的老大刘伯、老二刘喜都忙着种地,老三刘邦则忙着在丰沛‘结交好友’;

    唯独小四刘交,在父母双亲,以及几位哥哥的资助下到处游学,成为了老刘家少有的‘读书人’。

    ——论学术成就,刘交的来头可着实不小!

    ——刘交的恩师浮丘伯,是和曾经的秦相李斯、公子韩非,汉初的太中大夫陆贾,以及北平侯张苍一起,在荀子-荀卿门下听讲的同学!

    换而言之,即便是见了秦相李斯,刘交也能毫无顾虑的称呼李斯一声:师叔。

    除了老师浮丘伯的名气,刘交自己的学术成就,也是相当的优秀。

    尤其是在对《诗经》方面的造诣,刘交更是名声在外,亲自缀集的诗传《元王诗》名扬天下;

    即便是到了如今,治《诗》的文人士子们,也基本是人手一本《元王诗》。

    有如此高的文学造诣,自然也从侧面表明了刘交此人,属于绝对意义上的文化人。

    与刘交享盛名于天下的学术成就对应的,便是至今为止,都仍旧让天下人为之赞叹的严谨门风。

    ——想当年,太祖高皇帝还在的时候,楚王刘交一家,便已经成为了‘三好模范宗亲’的代名词;

    刘交的儿子们,也是一个比一个谦逊有礼、一个比一个温善纯良。

    对于这些德行兼备的好王子,长安朝堂也不忍心浪费,接连将刘交的几个儿子,任命为朝堂之上,主管礼法制度的奉常。

    到了近些年,长安朝堂甚至出现了‘只要是刘交的儿子,便生下来就能做奉常’的风论!

    事实也确实如此:过去几十年,作为九卿之一的奉常一职,便几乎一直是被刘交的几个儿子所垄断。

    但可惜的是,如今的楚王刘戊,并不是这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