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两老无猜?

    第123章 两老无猜? (第2/3页)

借着这段时间的异常天象,将那些原本不打算起兵,或是还没下定决心的宗亲诸侯,都哄骗到自己的那一方。”

    “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那对于宗庙、社稷而言,恐怕,便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了······”

    申屠嘉一番忧心忡忡的话语,也惹得天子启缓缓点下头,而后便有一阵苦笑摇头、唉声叹气不止。

    “是啊~”

    “偏偏这种时候,朕,还要把自己关在这太庙之中,沐浴斋戒、祷告思过······”

    “唉······”

    “——现在,我都有些怀疑,是不是《削藩策》,真的引起了上苍的怒火······”

    嘴上故作轻松的说着,天子启也不由悄然侧过头,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起申屠嘉的神情变化。

    申屠嘉倒是没注意天子启那满带着审视的目光;

    只暗下稍一思虑,便浅尝遏止的试探道:“臣倒是认为,陛下不必担心这件事。”

    “——如果上苍是因为《削藩策》而发怒,那早在几年前,晁错提出《削藩策》的时候,就应该有这些异常的天象了。”

    “既然这天象,是最近这一个多月才出现,那就基本可以证明:让上苍恼怒的,便不会是诞生于好几年前的《削藩策》。”

    “臣反倒是觉得,这突入其来的异常天象,或许是上苍在给陛下发出警醒······”

    见申屠嘉面容之上,没有流露出一些让自己不开心的神色,天子启也随即将目光收回。

    待听到申屠嘉这小心翼翼的猜测时,天子启更是面色稍一愣;

    而后,便将略带调侃的目光,撒向了申屠嘉那隐隐有些局促的面庞。

    “朕倒是没想到:丞相,也有支持《削藩策》的一天?”

    “嘿······”

    “为了支持《削藩策》,就连这异常的天象,都被丞相解读为了上苍,对朕发出的警醒;”

    “丞相这般模样,可有些让朕认不出来,坐在身前的,究竟是丞相申屠嘉,还是内史晁错了·········”

    听出刘启话语中的调侃之意,申屠嘉也不由摇头一笑;

    片刻之后,却又见申屠嘉的面庞之上,陡然带上了一抹极为严肃的神容。

    “臣,并不是支持《削藩策》。”

    “至今为止,臣,也还是那句话;”

    “——如果还有其他的选择,那《削藩策》,就必定是应该被陛下放弃的那一个。”

    “但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

    “既然《削藩策》的推行,是陛下绝对无法改变的决心,眼下,也已经让整个朝堂都做好了准备,那臣就算不同意,也必须支持。”

    “因为在这个时候,丞相的职责,不是阻碍政策的推行;”

    “而是用尽自己的所有能力,保证整个朝堂上下,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眼下,这个目标,便是削藩·······”

    啪啪啪;

    申屠嘉话音刚落,侧室之内,便响起天子启一阵由衷的鼓掌声;

    连连拍了好几下手,天子启才面带微笑的坐直了身,又将上本身朝前一顷。

    “丞相,可真是太祖高皇帝,给朕这个不懂事的小子,所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个宗庙、社稷遭遇艰难的时刻,朕只恨这天底下,没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第十个、第一百个申屠嘉!”

    “若说有什么事,是让朕感到遗憾的,那就是朕没办法找来长生不老药,好给丞相吃上一颗;”

    “为丞相续上百年寿数,也好给我汉家,续百年国运······”

    听闻天子启这一番毫不吝啬的赞扬之语,申屠嘉却只莞尔一笑,眉宇间,尽是看破人间红尘的淡然。

    “像臣这样的臣子,天下还有很多。”

    “别说第二个、第三个了;”

    “如果陛下想找,那找到千千万万个申屠嘉,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只要陛下能继续像现在这样圣明,后世之君,也能多少效仿陛下的德行,那我汉家,便绝对不会缺申屠嘉这样的臣子。”

    “——臣倒是觉得,陛下与其期盼日后,能有更多的申屠嘉,倒不如期盼日后,能再出一个贾谊贾长沙······”

    “毕竟臣,只不过是一个从行伍中走出,凭借对酂文终侯萧何、平阳懿侯曹参,以及北平侯张苍拙劣的模仿,才堪堪参透为相之道的愚蠢者;”

    “但贾谊贾长沙那样的人,却是天生就可以为国出力,天生就知道如何帮助社稷愈发强盛,让天下愈发安定的天纵之才······”

    一番商业互吹,却是让天子启一时有些唏嘘感叹起来;

    望向申屠嘉的目光中,也不由自主的带上了些许自嘲。

    “当年,先帝从代国来长安的时候,贾谊和晁错,是一起入仕的。”

    “同样都是二十岁的年纪,朝气蓬勃,又同样都是满腹经纶,才华卓绝;”

    “曾几何时,朕还认为晁错,是足以和贾谊齐平的才俊。”

    “先帝将贾谊,派去给当时的梁怀王做太傅,朕也并没有感到失望。”

    “但最近,晁错表现出的视野、胸怀,却让朕愈发感到后悔了······”

    “——后悔当年,没有在先帝面前再坚持一下,把贾谊召到朕的身边,将晁错,送去给梁怀王做太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