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小孩子说的胡话罢了》

    第227章 《小孩子说的胡话罢了》 (第2/3页)

    “是父皇一母同胞的兄弟手足、百般信重的肱骨臂膀啊???”

    ···

    “连梁王这样受太后、父皇信重,且年过三十的壮王,都会因为羊胜、公孙诡这样的贼子蛊惑,而做出当街刺杀九卿的事来;”

    “更何况是齐系、淮南系那些年幼继位,从不知担当为何物、治国为何物的诸侯藩王呢?”

    “——连梁王都能蛊惑的贼子,难道就蛊惑不了齐系、淮南系那些年幼继位,从小就没有父亲在身边教诲,只能在妇人的怀中,学习‘治国之道’的藩王吗?”

    “而公孙诡、羊胜这样的贼子,放眼天下,有多少呢?”

    “齐系、淮南系这样不明是非,很容易就会受人蛊惑的藩王,又有多少呢······”

    伴随着刘胜愈发低沉,也愈发哀痛的语调,殿内朝臣百官,也不由纷纷陷入了沉思。

    但很显然,这些人的注意力,并不是在考虑刘胜这番话,究竟说的有没有道理。

    宗亲诸侯,很容易受旁人蛊惑?

    乍一听,确实没毛病。

    但仔细一想,这就是一句毫无营养的屁话。

    ——放眼天下,凡是类似诸侯王这种有钱有闲的人,谁又不容易受人蛊惑?

    别说坐拥一国之土,却基本没有任何职责、使命的宗亲诸侯王了;

    便是此刻,聚于殿内的这几百号人,各自家中,也总有那么几个随便被谁怂恿两句,就到处惹是生非的纨绔子弟。

    说白了,凡是这种闲得蛋疼,又没有什么苦恼,非要做点什么,才能为空虚的生活带来慰藉的人,都可以被笼统的归纳为:很容易受人蛊惑的人。

    这样的人有很多。

    有宗亲诸侯,有功侯之后;

    有勋卿外戚,有官宦子弟。

    单以‘容易受人蛊惑’来定义整个宗亲诸侯群体,根本不恰当,也肯定不是刘胜的真正目的。

    众人在考虑的,是刘胜这番话,所透露出的政治倾向。

    ——今天,是刘胜这个‘准储君’,第一次在朝议之上、在国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不出意外,刘胜将来得以获立为储,并有朝一日继承皇位,刘胜今天所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将成为朝野内外仔细品味、研究的焦点。

    因为这,是刘胜在汉家政坛,发出的第一道‘声音’;

    就像先帝时,太子刘启一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自此开启了自己的削藩之路一样,刘胜今天所展现出的态度,便大概率是将来,长安朝堂在刘胜一朝的工作核心。

    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年仅十四岁的准储君刘胜,已经迅速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

    因为今天,刘胜已经堂而皇之的告诉汉家君臣:削藩,仍旧是我汉家的首要大政;

    为了继续削藩,一个‘受人蛊惑’的帽子,也照样能扣在宗亲藩王们的头上······

    “公子,能否把话说的更直白些?”

    “呃,臣老朽,似乎不是很明白公子的意思······”

    沉寂中,一道沙哑的轻呼响起,只惹得刘胜稍侧过身。

    对开口的老者稍咧嘴一笑,终是正过身;

    郑重其事的整理一番衣冠,而后,才对天子启沉沉一叩拜。

    “儿臣胜,谨拜!”

    “儿臣认为,宗亲诸侯们,无论是过去起兵作乱,还是如今,放任治下百姓颠沛流离,都是因为宗亲诸侯们,没有治理国家、辨别是非的能力!”

    “我汉家分封宗亲诸侯,原本是希望这些宗亲,可以替长安朝堂治理关东地方,以缓解朝堂的压力。”

    “——但齐系、淮南系的宗亲诸侯们,大都年幼丧父,没有得到很好地教导;”

    “而父皇封去关中的众公子,也大都是年幼就藩,少不更事。”

    ···

    “诸侯藩王容易受人蛊惑,就很容易犯错;”

    “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就只能把国中事务,交给诸侯国的官员。”

    “但诸侯国官员的任命权力,却又掌握在这些容易受人蛊惑、没有能力治理国家的诸侯王手中。”

    “——儿臣认为,这是不对的。”

    “既然如今,我汉家的诸侯王,大都没有辨别是非、治理国家的能力,那就不应该继续允许诸侯王,自主任命郡国二千石!”

    “而是应该由朝堂、由父皇,帮助这些少不更事、年幼无知的诸侯王,给他们指派官员。”

    “这些指派的官员,应该按照朝堂的标准,通过举荐、审查、策问的程序,并在朝堂正式任命之后,再前往诸侯国履任。”

    “这些官员的俸禄,应该由朝堂发放;”

    “这些官员,应该每三年一朝长安,和地方郡、县一样,参加大计。”

    “对于这些官员的审评、核查,都应该和地方郡县、朝堂中枢官员的标准一致。”

    ···

    “这样一来,诸侯国在朝堂的帮助下,就可以得到合格的官员;”

    “这些官员由朝堂任命,就不会再去蛊惑年幼的诸侯王。”

    “有这些合格的官员,那即便诸侯王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也还是可以保持诸侯国的运转。”

    “而在这样合格的官员身边,诸侯王们再愚笨,也总有一天,能学习到真正的治国之道······”

    洋洋洒洒数百字的长篇大论道出口,刘胜也难免有些口干舌燥;

    但在道出这番话之后,刘胜的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