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呐~

    第255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呐~ (第1/3页)

    “层层摊派······”

    “层层摊派······”

    回到行宫,独自躺在侧殿的卧榻之上,刘胜只将双手枕于头下,仰望向行宫顶部。

    嘴中时不时挤出一声‘层层摊派’,刘胜那本就郁结的眉头,便也随之皱的更紧了些。

    摊派,顾名思义,便是官府以某种名义,强制某个群体分摊、分担某个任务。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今年冬天,朝堂决定大面积修缮关中水利,将关中各地的水渠、河流清理一番。

    而这个‘任务’,从朝议决策通过之后,就会开始经过一级级官员的手,通过一层层的摊派,最终压到底层百姓的头上。

    比如朝堂下达的任务,是把水渠、河流底部的淤泥挖一挖,把堆积的垃圾清理清理,疏通一下河道即可;

    结果当这个任务,从朝堂下达到‘郡’级地方单位,就大概率会变成:陛下说了,要把本郡境内所有的旧渠,都修的跟新渠一样!

    郡守这么一说,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地方县令自是沉沉一点头,回去之后就召集整个县衙:郡衙说了,不管俺们县有没有水渠,都得开一条新渠出来!

    再到底下的县、乡级行政单位,朝堂原本为了改善田亩灌溉,而下达的一句‘清理一下水渠里淤积的淤泥、垃圾’的命令,便大概率会变成:全关中各地,都得各自修一条新的水渠······

    紧随其后的,自然就是这场大戏最核心,也最令人瞠目结舌的部分了。

    ——既然要修渠,那就肯定要花钱咯?

    可这渠,又不是朝堂让修的,修渠的钱,朝堂肯定是不会拨的;

    怎么办呢?

    答:继续摊派。

    朝堂说了:各地方郡县清理一下垃圾,也花不了什么钱,就不要跟老百姓收钱了,组织一些人,去挖一挖淤泥、垃圾便是。

    结果话传到郡级单位,便变成了:如果只是清理一下垃圾,那根本无法改善本郡的农用水灌溉紧缺问题;

    既然要清理垃圾,那就顺便把各地的水渠翻新一遍吧,凡是本郡百姓,每户收二百钱上来。

    再传到县级单位,话就又变了:要挖新渠,肯定是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滴~

    这些东西,都是需要俺们县衙自己筹备滴~

    所以~

    传令下去~

    本县农户,家家户户出男丁一人,另外再各交五百钱修渠~

    就这么一层层摊派,到最后,底层百姓便很可能需要派出家中所有的男丁、拿出手里大半的余钱,以响应朝堂、郡县各级官府的号召,去修那一条条注定不可能修成的水渠。

    ——那些水渠,根本不曾存在过,也永远不会存在。

    过去,朝堂从未曾让人修渠;

    现在,朝堂也不知道有这么一条新渠;

    以后,自然也不会看见那条新渠。

    至于地方百姓付出的劳动、钱财,自也不用多问。

    ——各位官老爷家里的水渠,难道不需要有人去修一修、挖一挖?

    各级官员的腰包,难道不需要充实充实,好过个踏实年?

    再者,朝堂交代‘清理河沟水渠’,地方也总还要做做样子,免得在次年的审计,被朝堂课为‘殿’。

    就这么层层盘剥下来,自庙堂之高、中二千石及以上的朝中公卿,到县、乡之远,一百石以下的无秩小吏,都在这场盛宴中吃的满肚肥肠;

    每个人都吃饱了,自然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不会将这件事透露出去。

    自然,百姓在这其中遭受的疾苦,也就没人在意了······

    对于这样的状况,刘胜先前当然有所预料。

    ——地方官员雁过拔毛,拿根鸡毛就当令箭,这个问题即便到了数千年之后,也仍旧是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的人性大难。

    刘胜当然想过,要在推动某个政策的同时,提前安排好相应的举措,以免自己想要推动的好政策,被地方魔改成后世,王安石变法时那样的恶政、苛政。

    只是刘胜无论如何,都从不曾预料到:如今汉室地方郡县层层摊派的问题,居然已经严重到了如此地步······

    “父皇明知有这样的事、这样的状况,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