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思贤苑

    第271章 思贤苑 (第2/3页)

忙着巩固刘盈的储君之位,以及应付戚夫人、刘如意母子的威胁。

    爹不疼、娘不爱,甚至就连储位都摇摇欲坠,刘盈别说接受教育了,就连太子储君应有的一些东西,比如太子亲军、属臣之类,都从未曾拥有。

    ——太子刘盈,甚至都不曾拥有过自己的太子宫······

    就这么磕磕绊绊撑到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太祖刘邦驾崩,太子刘盈,也终于等到了继承皇位的那一天。

    而在继承皇位时,孝惠刘盈,才刚年满十五。

    再往后,便是长达十五年的吕太后掌政时期了。

    这十五年的时间里,汉家的皇位虽然三度易手,但也还是没有出现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太子,为汉家后来的太子储君,建立起‘太子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的先例,或者说是相关的规章制度。

    ——十五岁继位的孝惠刘盈,在位仅七年,便在二十二岁时英年早逝(公元前188年);

    继承皇位的刘恭,虽然是以太子的身份继位,但直到继位当年,刘恭也才年仅四岁。

    一个四岁继承皇位的太子,别说接受太子储君级别的精英教育了,能在朝议过程中老老实实稳坐于御榻之上,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

    而四岁继位的儿皇帝刘恭,也仅仅在位四年,便因为一句‘吾未壮,壮则有变’,而被吕太后残忍废杀,享年八岁(公元前184年);

    刘恭死后,吕太后又从刘恭的弟弟,也就是孝惠刘盈更小的儿子们当中,选择了常山王刘义。

    在继位之前,刘义,一直都是在长安‘遥领封土’的宗亲诸侯;

    而在即位时,改名为刘弘的后少帝,也才年仅六岁而已······

    又四年,吕太后驾崩,诸吕作乱长安,太祖高皇帝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入继大统,即皇帝位(公元前180年)。

    而在入继大统之前,先太宗孝文皇帝,一直都是老实本分,甚至没什么存在感的代王。

    换而言之:当今天子启,虽然是刘汉社稷的第六位皇帝,但由于以上这种种原因,天子启这个‘第六任汉天子’,同时,也是汉家第一位真正意上的太子储君。

    ——第一位接受过整套精英教育,并完整享受过储君待遇、经历完整储君生涯的太子。

    所以,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角度考虑,汉家关于太子储君的所有制度,其实都是以当今天子启,曾经历过的整个太子生涯作为参照的。

    比如先帝为天子启兴建思贤苑,那后世的每一位汉天子,也都应该在上林苑,为自己的太子划出一块地盘,并将其命名为:某某苑;

    比如先帝时,太子启借太子詹事晁错,在朝堂上委婉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所以后来的太子储君,要想在朝堂上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也都应该借自己的太子詹事(家令),去委婉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再比如:早在先帝时,太子启就开始重用自己的母族——窦氏外戚;

    所以后来的储君太子,也就可以从成为太子的那一刻,便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母族、在朝堂某些不大要害的位置,安插自己的母族外戚。

    原因无他;

    有例可循尔。

    但麻烦的地方就在于:纵然天子启曾做了二十多年太子,也未必就遇到了太子储君可能遇到的所有状况。

    就像如今,刘胜以‘皇九子’的排序,被天子启运作成了人工嫡长子,并以‘嫡长太子’的身份接见、面见回长安的哥哥们,便是曾经的太子启从不曾有过的体验······

    说回思贤苑;

    作为上林苑第一座独属于太子储君的‘私人领地’,思贤苑的意义,不可谓不特殊。

    在刘胜暂时还没拥有自己的‘xx苑’时,天子启将思贤苑暂时‘借’给刘胜,似乎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但正如刘胜方才所言:天子启,是个非常‘节俭’,甚至比先帝都还要更节俭的帝王。

    话说的再直白点便是:天子启的付出,往往都是为了换得价值更高的收获。

    而对于天子启而言,值得将自己的思贤苑都借给刘胜,以供刘胜‘招待’哥哥们的收获,其价值之高······

    “唉~”

    “这次来长安,兄长们,只怕是很难展颜而归啊······”

    低头沉思良久,终也没能猜到天子启意欲何为,刘彭祖也不多试探,只如是发出一声感叹。

    而对于兄长这一声感叹,刘胜,也并没有刻意回避。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