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临江王臣荣,谨拜家上

    第275章 临江王臣荣,谨拜家上 (第2/3页)

    “如果禁止宗亲诸侯私铸钱,又不给宗亲诸侯开矿所得铜,找到一个合适、稳妥的去处,那就是在逼迫那些本不打算违背律法的宗亲诸侯,迫不得已的做出一些······”

    “呃···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

    最后再道出一语,刘彭祖终是对刘胜稍点下头,旋即便坐正身,摆出一副‘我的话说完了,接下来的事,和我没关系了’的架势。

    而在刘彭祖道出这番话之后,刘胜也含笑接过话头,望向刘荣、刘余二位兄长的目光中,也终是带上了一抹满带诚挚的亲近。

    “大哥、四哥,都是长者。”

    “这些道理,连我和七哥都懂,大哥、四哥,还有五哥六哥他们,也不会不明白。”

    “——强迫宗亲诸侯,将开采所得的铜矿售卖给少府,并非是想要借此,将本该由宗亲诸侯获得的利益抢走。”

    “实在是这些铜矿,已经不能被宗亲诸侯熔铸成钱币;”

    “如果让宗亲诸侯们,将这些铜矿随意售卖给一些来路不明的人······”

    “话说的难听些:万一有一天,某位宗亲诸侯卖出的铜,被奸商恶贾卖出边关,又恰好被朝堂知晓~”

    ···

    “咳咳;”

    “到那时,弟就算是太子储君的身份,便是想要回护诸位兄长,只怕,也是无从下手······”

    听闻刘胜此言,刘荣、刘余兄弟二人面上,便不约而同的带上了一抹狐疑之色。

    此刻,二人心中的想法,也基本没什么不同。

    在当今天子启的子嗣、如今的兄弟众人当中,真正认可刘荣是‘大哥’的,其实只有老二河间王刘德,以及已经死去的老三常山王刘淤。

    除此二人之外的,也就是曾经,居住在广明、宣明二殿的兄弟六人,其实都默认这六人当中的最长者——老四刘余,才是真正意义上‘长兄如父’的长兄。

    所以,在刘胜配合着刘彭祖,将这件事的内因、外由尽数道出之后,刘余第一个想到的是:我不止代表我自己,也还代表没到场的弟弟们。

    对于这件事,刘余强迫着自己不去想‘我愿不愿意’,而是去更多的考虑‘弟弟们同不同意’,以及:弟弟们该不该同意、我该不该替弟弟们同意。

    至于老大刘荣,早在太子储君尚未册立、刘荣还只是皇长子,刘胜也还只是皇九子、公子胜时,就和广明、宣明殿的弟弟们并不很亲近。

    和刘余、刘非在内的兄弟六人,只将彼此认知为‘手足兄弟’一样:刘荣真正认同的手足兄弟,从始至终,也都只是一母同胞的老二刘德、老三刘淤。

    后来,刘荣错失储君太子之位,刘胜以皇九子的身份得立为储,刘荣开始有意无意的淡化自己这个‘大哥’的存在感,好让位于刘胜这个‘嫡长太子’。

    再到前些时日,刘荣险些死在中尉府,最终却又被刘胜亲自救出······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经历着一连串常人遭遇一件,就可能一蹶不振的重大变故,如今的刘荣,已经变了很多。

    就如现在,和弟弟们同坐于这处思贤苑内的宫室,听着太子弟弟刘胜侃侃而谈,刘荣心中,只剩下一个想法。

    “该怎么样,才对二弟是最好的呢······”

    “只要二弟······”

    “二弟······”

    ···

    如今的刘荣,只剩二弟刘德这一个精神寄托;

    只有已经失去母亲、弟弟,并被自己牵连的弟弟刘德,以及‘长兄如父’的责任感,能让刘荣稍提起些精神头。

    正如刘荣此刻所想:只要刘德富足、安稳,刘荣,真的别无他求······

    “大哥先说吧。”

    “这件事,大哥是个什么看法?”

    “如果二哥也有话,托大哥告诉我,大哥也大可直言。”

    见两位兄长久久无言,刘胜也并没有太过催促;

    耐心的等候了足足一炷香的功夫,刘胜才轻声一唤,将刘荣飞散的心绪,重新拉回了眼前的殿室。

    而刘荣接下来的反应,却是让刘胜唏嘘、感叹之余,对这位本对太子储君之位触手可得,最终却失之交臂的异母兄长,油然生出一股敬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