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天子启:哟,开窍了?

    第291章 天子启:哟,开窍了? (第2/3页)

臣刘通,顿首顿首,昧死百拜;”

    “恭请陛下颁诏,着皇十子胶西王彘,离京就国。”

    “再亲往长乐,朝太后当面,以商皇七子彭祖封王、就藩事······”

    ···

    “奉常南皮侯臣彭祖,有奏!”

    “臣常闻:夫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今储君已立,国朝有后,然久无皇孙诞于人世,此诚天下、宗社之大不幸。”

    “——太子虽年不及冠,亦已至婚娶之龄。”

    “故:奉常南皮侯臣彭祖,顿首顿首,昧死百拜;”

    “恳请陛下亲朝长乐,于太后共商,择贤善温淑,以充太子家······”

    ···

    “太仆臣袁盎,有奏!”

    “匈奴北蛮奸诈,毁先太宗孝文皇帝,于狄酋挛鞮军臣之盟约,擅起刀兵,毁我汉家雁门苑。”

    “雁门苑者,太宗皇帝所亲设、出内库钱而专建,蓄养马匹,供给战马以兴骑军之国器也!”

    “北蛮擅起刀兵,坏我汉家之马政,实欺我汉家无人!”

    “故:太仆臣袁盎,顿首顿首,昧死百拜!”

    “恳请陛下,召北蛮使于宣室,答罪于百官当面!!!”

    ···

    ···

    ······

    有那么一瞬间,聚集在宣室殿内的每一个人,都产生了一种错觉。

    ——这先后站出来的四人,其先后发出的声线,皆交错回荡于殿室之内。

    有田叔沉稳有力,又极其坚定的语调;

    有刘通略显急促,更隐带迫切的嗓音;

    有窦彭祖不疾不徐,侃侃而谈的淡雅;

    也有袁盎杀气腾腾,颇显刚武的粗狂。

    当这四道各具特色,且极具个人特点的嗓音糅杂在一起,并不断回响在每个人而脑海中时,几乎所有人,都流露出了一抹呆愕的神色。

    ——大!

    这四人的举动,背后所隐含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唔······”

    “朕就随口一问,便引来九卿当中的四人出身?”

    “看来最近,朕忽略的问题,还真不少啊······”

    “安?”

    听闻天子启这明显言不由衷的‘自嘲’,殿内百官众人,自是忙不迭一躬身。

    什么‘陛下万莫如此’‘陛下言重’‘实在是我们没替陛下把事办好’之类的话,瞬间便充斥于宣室殿上空。

    但在众人都忙着躬下身、低下头的时候,天子启意味深长,甚至颇有些玩味的目光,却是不偏不倚的落在了刘胜的身上。

    “嘿;”

    “臭小子······”

    “反应倒是够快。”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真的狠下心······”

    颇有些恶趣味的想着,又实在没能从刘胜淡漠的面容上看出什么,天子启却也并不恼;

    只嘿笑着摆摆手,止住百官众人的彩虹屁交响乐,便含笑发出一声短叹。

    “唉~”

    “老啦~”

    “——内史、宗正、奉常、太仆都站出来,一股脑说了那么多,朕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了。”

    “一个一个来吧。”

    说着,便见天子启又撇了眼刘胜,才带着刻意友好的笑容,望向朝拜另一侧的田叔。

    “内史的话,朕听明白了。”

    “——朕的儿子们入朝长安,滞留的时间都太久,违背了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

    “所以,朕应该让他们各自回去。”

    “是这么回事吧?”

    天子启话音刚落,便见田叔面不改色的沉沉一点头。

    “诸侯王入朝长安,最多只能留一个月,是太祖高皇帝明文定下的规矩;”

    “而宗亲诸侯,是为了替我汉家镇压地方、镇守边地而存在。”

    “如果没有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那宗亲诸侯们,肯定会隔几个月就来一次长安,来一次就连续几个月不愿离去。”

    “久而久之,这些宗亲诸侯,和那些滞留长安,却又赋闲在家的彻侯勋贵,也就没什么两样了。”

    “至于镇压地方、镇守边地,自更指望不上这些在长安眷恋不去、对封国不闻不问的‘宗亲诸侯’了······”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只齐齐色变;

    数百道目光,瞬间便汇集于刘胜右侧,左右相邻而坐在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