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阿胜已经死了,你挑的嘛父皇!

    第292章 阿胜已经死了,你挑的嘛父皇! (第2/3页)

点,刘胜是要亲自‘教育’这个宝贝弟弟:胶西王刘彘;

    可若是说难听些,就是太子刘胜,要把弟弟刘彘从未央宫绮兰殿,接到自己的太子宫里去。

    刘胜要保证弟弟刘彘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甚至是目光注视之下。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

    至于坏处······

    “儿臣,不在乎。”

    从刘胜坚定、决绝,甚至隐约有些冰冷的目光中,天子启看到了这样的答案。

    这个答案,让天子启莫名有些愧疚;

    同时,却也感到无比满意······

    “胶西王的事,就这么定下吧。”

    “明岁~”

    “——开春吧。”

    “朕新元六年开春,胶西王年满六岁,离京就国。”

    “至于就国之前,要胶西王搬去太子宫的事,太子亲自去找太后禀奏吧。”

    “若太后答允,朕,自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

    “那老七呢?”

    “老七封王就藩的事,太子怎么看?”

    委婉应下胶西王刘彘明年就藩,并在未来这一年住在太子宫的事,天子启自也没多纠结,将话题自然的移到了下一件议题。

    ——皇七子,刘彭祖。

    刘胜的······

    不;

    刘胜‘曾经’的胞兄,如今的庶七兄,故皇后、现薄夫人的‘独子’:皇七子,刘彭祖。

    “皇七子-公子彭祖,是儿臣的庶兄,在我兄弟众人中,排行老七。”

    “现如今,我兄弟十人当中,除儿臣、十弟,便只剩下七哥尚未封王。”

    “——胶西王得封而未就藩,是因为年幼;”

    “但七哥本就比儿臣稍年长,连儿臣的弟弟胶西王,都已经到了就藩的时候,儿臣的哥哥,自然也就没有不获封、不就藩的道理了。”

    “儿臣和七哥之间的情谊,是绝对的手足之情。”

    “但儿臣刚才说过:我刘氏,受天下人供养,便有肩负天下的责任。”

    “作为父皇的子嗣,封王就藩,镇压地方、卫戍边境,正是七哥的责任。”

    又是不假思索的应答声,终于让殿内众人意识到了反常;

    只稍暗自一咬牙,便立刻有几个沉不住气的,从朝班中走出身,来到了刘胜身后。

    “殿下。”

    “皇七子暂不封王就藩,是陛下、太后册立太子储君时,念及殿下年幼,想要留一个手足兄弟在殿下身旁辅佐,才做下的安排。”

    “现如今,殿下也仍还没到加冠的年纪,身边,总还是需要有手足帮衬的?”

    “——是啊是啊~”

    “——毕竟殿下最近,要忙的事也不少?”

    “——前年是粮,去年是钱,今年还不知······”

    听闻身后,传来几位千石左右的老臣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声,刘胜只含笑回过身,对这几位还没反应过来的老者稍一拱手。

    “诸公之意,孤了然于胸。”

    “只是凡事,都有其两面性。”

    “对于这件事,我有我自己的考虑········”

    淡然一语,惹得几位老臣面色更急一分,刘胜却是自顾自回过身去,再度看向上首御榻的天子启。

    “留七哥在长安、在儿臣身边辅佐,是儿臣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恩情。”

    “儿臣,谨谢父皇大恩。”

    “但今天,既然说起七哥,那儿臣即便是心有不愿,也不得不说。”

    “——正如方才,儿臣再三提及的那句话:我刘氏,受天下人之供养,便应当肩负起各自的责任。”

    “如父皇的职责,是代天牧民,君临天下;”

    “各位兄长、弟弟们,则需要封王就藩,为我刘氏掌控地方、卫戍边墙。”

    “而儿臣,是我汉家的太子储君。”

    “儿臣的职责,是在父皇尚还年壮、尚还力强时,以最短的时间,学会独自面对难题,并亲自做出决断。”

    ···

    “儿臣听说,再羸弱的雏鹰,也要在翅膀长满羽毛后展翅翱翔;”

    “即便是有可能摔死,也必须如此。”

    “因为对于雏鹰而言,不会飞,就意味着不会猎取食物,意味着无法生存。”

    “于儿臣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过去这几年,儿臣仗着有兄长在身边,很多事情都没有亲力亲为,甚至完全不过问,就可以轻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