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匈奴人的故事~还真不少?

    第304章 匈奴人的故事~还真不少? (第2/3页)

具、物什原封不动,一如当年,卢绾还未得封为燕王之时、还只是长安侯之时啦~

    乃至于卢绾自草原潜逃回中原的弃儿,都得到了汉家——主要是吕太后的妥善安置之类,就都不是什么值得说起的事了。

    而这四万多金的投入,却只换来卢绾的后代,对汉室抱有一个‘心情好了提醒你一声,心情不好爱咋咋地’的暧昧态度······

    “不值当~”

    “当然不值当。”

    “——别说他卢他之,只是一个长袖善舞,蛇鼠两端的‘聪明人’;”

    “便是真的铁了心要为汉羽翼,区区一个东胡卢王,也远不值得我汉家投注如此心血。”

    “只是这其中,还有一些隐藏于表现之下的事。”

    “小九可有兴趣,听我这瞎老婆子讲讲?”

    窦太后含笑一语,自引得刘胜赶忙点下头。

    便见窦太后再微微一笑,却也不急着开口,而是先在刘胜的搀扶下,于一处凉亭之内跪坐下身;

    待刘胜也满是好奇的跪坐于身侧,窦太后,才继续说起了自己认知中,东胡王卢氏一族,在汉匈两个大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尴尬境地。

    “匈奴人,和我汉家不一样。”

    “我汉家之民,无不是华夏贵胄;”

    “凡是能传延至今,都没有断绝宗祠血脉的,追溯个十代、八代,便无不是数百年前的王公贵族之后。”

    “——这倒也并不是说,我华夏贵胄生来高贵,匈奴北蛮生来卑劣;”

    “而是我华夏之民历经千百年,早就具备了对外族的包容之心,以及开化、教化之心。”

    “反观匈奴人,原本只是草原一个平平无奇的小部族,借着秦北长城守军留下的军械辎重,才得以称霸草原。”

    “若往上追溯匈奴人的血脉底蕴,别说十代、八代了;”

    “随便追溯个三五代,便定当是曾属于东胡人的奴隶。”

    “——包括统掌匈奴,乃至统掌草原游牧之民的匈奴单于,也同样不例外······”

    ···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汉家海纳百川,无论是北方的匈奴人、月氏人,还是西南夷的夜郎人、嗔国人,亦或是岭南百越之名,只要有真才实学,我汉家便必定会唯才是举。”

    “但匈奴人不一样。”

    “匈奴,本就是塞外蛮族、未化之民,又根本没有什么传承、底蕴可言。”

    “对于外族,匈奴人除了杀戮,便只会奴役。”

    “在这样的前提下,判汉投胡,投身于匈奴单于庭的卢氏一族,在匈奴单于庭的处境,其实也算不上有多好。”

    “如果他卢氏在草原,真的得到了匈奴单于的礼遇,那吕太后之时,卢绾的妻儿也不至于跋山涉水,费劲千辛万苦,也要回到长安了······”

    随着窦太后平缓、温和,又隐约带有些许唏嘘得话语声,刘胜的眉宇间,也悄然涌上一抹思虑之色。

    这一刻,有这样一幅画面,在刘胜的脑海中缓缓展开;

    ——汉十二年,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驾崩,自知‘再也无法被饶恕’的燕王卢绾,只得心灰意冷的离开长城脚下,北上踏入匈奴草原。

    对于卢绾的投效,匈奴单于挛鞮冒顿非常高兴,却也并非是多么珍惜卢绾这个‘人才’,而仅仅只是觉得这件事倍儿有面子。

    嘿!

    瞧瞧!

    汉天子穿一条裤子的把兄弟,可都跑到我大匈奴的单于王帐,卑躬屈膝的俯首称臣了嘿!

    面子赚到了,挛鞮冒顿当然也会展现草原民族的好客——起码会短暂展现,以完成‘原木立信’的政治意图。

    ——汉人的高官,都瞧瞧卢绾到了咱这儿,过的有多潇洒!

    ——脑子没毛病的,就麻溜过来吧!

    ——本单于,亏待不了你们的!

    只是这样的状况,只持续了很短、很短很短的时间。

    因为挛鞮冒顿不知道:华夏文化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叫‘华夷之防’。

    对于卢绾在匈奴单于庭(暂时)享受到的待遇,汉家极个别郁郁不得志的官员心中,确实产生了些许动摇;

    但祖宗二字大过天、华夷之防大过天;

    所以这些人即便是动心,终也还是没有做出那个违背先祖的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