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章节

    过渡章节 (第1/3页)

    还没退烧,科普章节过渡一天。

    请酌情订阅。

    ···

    赵禹是右扶风斄县(今陕西武功西南)人,年轻时有文才,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因为廉洁担任了令史,侍奉太尉周亚夫。

    景帝五年(前152年),周亚夫担任丞相,赵禹担任丞相史,府中都称赞他廉洁公平。

    可是周亚夫不信任他,说:“我很了解赵禹才能无比,但他执法深重苛刻,不可以在大官府工作。”

    汉武帝时,赵禹凭借主办文案积有功劳,升为御史。

    皇帝认为他能干,提升他做到中大夫。

    他与张汤制定各项法令,制作“见知法”,官吏以此法彼此相互监视、相互侦察、相互告讦,大概从这时开始。

    【原文;赵禹者,斄人。以佐史补中都官,用廉为令史,事太尉亚夫。亚夫为丞相,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太中大夫。与张汤论定诸律令,作见知,吏传得相监司。用法益刻,盖自此始。】

    (《史记·酷吏列传》西汉·司马迁)

    赵禹为人廉洁傲慢,做官以来,家中没有门客。

    三公九卿前往拜访,赵禹始终不答谢,目的在于断绝知心朋友以及宾客的来往,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

    他看见法律条文就采用,也不复查,就苛察深挖属吏隐秘的罪行。

    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闲聊。

    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

    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

    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赵禹曾在中途被罢官,不久担任廷尉。

    起初,条侯周亚夫认为赵禹残酷阴毒,等到赵禹担任少府九卿,更加残酷急迫。

    到了汉武帝晚年,国事更为繁多。

    一般官吏尽力推行严刑峻法,但是赵禹执法反而宽缓,因而得到轻平的名声。

    王温舒等人是后起的官吏,执法比赵禹严酷。

    晚年,赵禹因为年老,调任燕国相。

    几年后,昏乱忤逆犯了罪,免职回家。十多年后,老死在家里。

    ·

    张汤是杜陵邑人,他的父亲曾任长安丞,出外,张汤作为儿子守护家舍。

    父亲回来后,发现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了,父亲大怒、鞭笞张汤。

    张汤掘开老鼠洞,抓住了偷肉的老鼠,并找到了吃剩下的肉,然后立案拷掠审讯这只老鼠,传布文书再审,彻底追查,并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来,罪名确定,将老鼠在堂下处以磔刑。

    他的父亲看见后,把他审问老鼠的文辞取来看过,如同办案多年的老狱吏,非常惊奇,于是让他书写治狱的文书。

    父亲死后,张汤继承父职。为长安吏,任职很久。

    周阳侯田胜在任职九卿时,曾因罪被拘押在长安。

    张汤一心帮助他。他在释放后被封为侯,与张汤交情极深,引见张汤遍见各位贵族。

    张汤担任给事内史,为宁成掾,因为办事无误,又被推荐给丞相,调任为茂陵尉,在陵中处理事务。

    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征召张汤为丞相史,又推荐给武帝,补任为御史(《汉书》作侍御史),令他处理诉讼。

    在处理陈皇后巫蛊的案件时,他深入追查其党羽。

    因此,武帝认为他很能干,晋升他为太中大夫。

    他与赵禹共同制定各种律令,务必依法令严峻细密,对任职的官吏尤为严格。

    不久,赵禹迁升为中尉,调任为少府,而张汤也升为廷尉,两人关系密切,张汤象对兄长一样对待赵禹。

    赵禹为人廉洁孤傲,自从任官以来,舍第中从未有食客。公卿相继邀请赵禹,赵禹却从不回报,其用心在于杜绝知交、亲友及宾客的邀请,以便坚持自己的主张。

    张汤为人多狡诈,玩弄智谋驾御他人。

    开始时担任小吏,虚情假意地与长安的宫商大贾田甲、鱼翁叔等人关系密切。

    及至官达九卿的职位,收纳和交结全国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虽然并不赞许对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现出敬慕之情。

    当时汉武帝偏爱有文才学问的人,张汤断决大的案件,欲图附会古人之义,于是请求以博士弟子中研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