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黄老名士啊~

    第312章 黄老名士啊~ (第1/3页)

    按照原本的历史时间线,这个时间点的郅都,其实已经死了。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时间线,并没有一位皇九子、太子胜出面,将‘私损高庙墙垣’的临江王刘荣保下;

    而皇长子刘荣身死中尉府的怨念,便被东宫窦太后一股脑归咎在了‘罪魁祸首’——中尉郅都身上。

    我刘氏的男儿,难道还能死在外人的手中吗?!

    ——便是因为这轻描淡写的一声厉咤,名垂青史的一代酷吏郅都,便死在了东宫窦太后的滔天怒火之下。

    而在现在这个时间线,很多事,都因为刘胜这只蝴蝶煽动的翅膀,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荣没死;

    非但没死在长安的中尉府,甚至都并没有因为莫须有的‘私损高庙墙垣’而受到责罚,最终被太子刘胜亲自送出了长安城东城门——宣平门,并全须全尾的回到了临江国都:江陵城。

    刘荣得以保全性命,窦太后自然也就没有理由,找中尉郅都‘杀人偿命’了。

    虽然在当年那件事之后,窦太后私下对郅都颇有些微词,常和旁人说‘郅都这人不行,差点杀了我孙儿’之类,但也总好过一纸懿旨逼死郅都,却惹得堂堂皇帝之身的天子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从始至终,都不敢为之求情。

    而在条侯周亚夫、赵王刘彭祖二人,各自因为‘私藏甲胄’‘苛待先后两任国相’的罪名,被身体状况愈发堪忧的天子启召回长安之后,长安朝堂的反应也还是因为当年的事,而出现了些许微妙,且异于常态的变化······

    “条侯、赵王均被召回长安,中尉府却仍旧大门紧闭?”

    “这······”

    “恕臣愚钝:臣实在不是很能明白。”

    坐在缓慢行驶于章台街的马车之上,优哉游哉的观览着车窗外、街道旁的市井街头,听闻耳边传来的轻询声,刘胜也只是微笑着摇摇头。

    身后传来的话语声,并没能将刘胜的目光从车窗外移回;

    只悠悠然笑叹口气,便头也不回的轻声反问道:“依卿之见,条侯和赵王,应该被送往哪里呢?”

    “一个是功臣,一个是宗亲诸侯,又是同时被召回长安,总不能都被送去中尉府吧?”

    此言一出,便见车厢内的青年眉头再一皱,面上疑惑之色更是几欲溢出。

    “家上的意思,臣当然明白。”

    “赵王没被送往中尉府,臣也尚且还能理解。”

    “——一来,赵王犯下的过错说大不大,加之因罪而死的前后两位赵国相,也确实是人证物证确凿,坐罪当死。”

    “二者,赵王的封国极为特殊,肩负统掌燕、代、赵三国之兵,卫戍边墙的重担,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便不可轻动。”

    “所以对赵王,由太后出面训斥一番,让赵王知道自己的过错,往后稍加收敛便可。”

    “但条侯的罪行,可是在府中私藏甲胄啊?”

    “如此重罪,陛下便是让丞相、廷尉、中尉杂治之,臣都不会感到丝毫奇怪。”

    “可陛下召条侯入朝,明明是有意重惩,却又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只让廷尉独专此事······”

    ···

    “臣左思右想,实在是不得其解。”

    “难道陛下召条侯入朝,并没有重惩的打算,而仅仅只是想吓一吓条侯,让条侯以后注意?”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陛下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折;”

    “家上也不需要丢下赵王一人,在长乐宫独自接受太后的斥责,自己却跑去廷尉府?”

    刘胜直白的问,那青年倒也真敢直白的答;

    一番堪称‘愣子’的直白话语,总算是将刘胜的目光从车窗外拉回。

    回过身,看着青年满是儒雅随和的气质,以及眉宇间,那抹略显突兀的些许刚毅,刘胜面上,也不由悄然涌上一抹无奈的微笑。

    “卿这张嘴啊······”

    ···

    “在孤面前,卿如此直爽,倒也还则罢了;”

    “但当着外人的面,卿可一定要再三斟酌用词。”

    “须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以故作轻松的语调,隐晦道出这句惊醒之语,待那青年面色微微一变,刘胜才又笑着摇摇头。

    待青年后知后觉的拱起手,对刘胜默然行过一礼,刘胜才含笑点下头,开始为青年的疑问做出解答。

    “赵王兄被父皇召回长安,固然是因为在过去一年,已经有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