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朕,思念梁王了

    第326章 朕,思念梁王了 (第2/3页)

论年岁,刘启都是先帝的嫡长太子;

    坐上了皇位,刘启的生母以太后的身份坐镇长乐,一母同胞的弟弟把守着关中门户;

    至于子嗣,那就更别提了——先帝驾崩当年,正是当今天子启的第十个儿子:胶西王刘彘出生那一年。

    刘启最大的儿子,如今的临江王刘荣,当时更是十好几岁的年纪。

    便是这样,天子启在坐上皇位之后的第一时间,也仅仅只进行了三个位置的人员调动。

    ——任潜邸心腹周仁为郎中令,以保障自身人身安全;

    ——任学师晁错为内史,以迅速掌控京都长安。

    以及,任潜邸心腹张欧为廷尉。

    从当年,天子启即位之初所进行的官员调任,其实就不难发现:刘胜只能从廷尉着手‘编织羽翼’,其实才属于正常。

    毕竟郎中令,几乎就是天子的影子,上一位皇帝驾崩了,那郎中令也就自动失业了。

    至于内史,也只是天子启做太子那二十多年,尤其是做监国太子那几年,为天子启带来的政治资本而已。

    除非和当年的天子启一样,坐上那么三五年的监国太子,然后再直接完成从监国太子到汉天子的转变,否则,刘胜别说是现在了,即便是继承皇位之后,也休想立即调任内史。

    ——政权交接,永远都是以一个‘稳’字为要。

    如此紧要关头,最理想的状况,其实就是除了天子要换人,其他位置原来是谁就还是谁;

    等新君坐稳皇位,朝野渡过政权交接的动荡隐患期,再酌情进行职务调动为上。

    至于廷尉对刘胜的意义······

    “啧啧;”

    “聊胜于无吧。”

    “掌刑狱,还不就是老爷子刚才说的:老爷子年老昏聩要杀人的时候,看情况出手拦着点。”

    “除此之外,就再无其他······”

    想明白这一点,刘胜便又是一声哀叹,肩头也随着叹息怂拉下去。

    眼下的状况,倒也说不上凶险或严峻,仅仅只是稍有些麻烦、有些压抑,需要刘胜过度小心。

    刘胜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但刘胜知道:不管喜不喜欢,自己都只能这么做。

    非但刘胜要这么做,等几十年之后,刘胜所选定的太子储君,也同样要面临刘胜如今面临的情况。

    刘胜不知道的是:这,便是刘汉,尤其是西汉‘独以强亡’,十三人天子出了六个明君的原因。

    ——对死亡的坦然面对,对政权交接的妥善处置,以及对继任者的精心培养,便是汉天子相较于其他朝代的君主最耀眼的优点。

    “那就见见赵禹?”

    “老爷子老早就让我见了,一直没抽出空,倒是忘记了······”

    想起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刘胜面上愁苦之色稍散去些许;

    待细想起赵禹,面色又不由微微一滞,旋即便是一阵苦笑连连。

    ——赵禹,其实是天子启在位期间,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官员。

    倨傲、清廉,不与人私交,铁面无私,又对君命唯命是从。

    后世的太史公,管这样的人叫‘酷吏’,还专门编写了一片《酷吏列传》,来记载这些孤臣的所作所为。

    但在这个时代,赵禹这样的人还不被称之为‘酷吏’,而仅仅只是被称为‘治刑名学的法家士子’。

    再说回赵禹这个人,相较于前辈、如今法家的领头人物晁错,更少了一丝偏执、更多了一层底线;

    比起比自己年长不了太多的苍鹰郅都,则少了一分阴戾、多了一分正派。

    总体而言,赵禹其人,几乎就是为‘廷尉’这个位置量身打造的专业人才。

    就好比先帝年间,将‘法如是足以’贯彻到汉家上上下下的廷尉张释之一样,将来的赵禹,也必将是刘胜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最大帮手。

    只是现在,一想到自己接下来几年,要和这位年少有为的廷尉卿往来密切,刘胜就觉得一阵好笑。

    “周亚夫还在太子宫啊······”

    “啧啧;”

    “这两人凑到一块儿,只怕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