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拟遗诏

    第334章 拟遗诏 (第1/3页)

    在刘胜太子监国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多年来操劳于国事,终导致积劳成疾的天子启,总算是能抽出时间歇养一阵。

    ——包括刘胜,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在刘胜太子监国之后,过去压在天子启肩上的政务压力,几乎全部转移到了刘胜的身上。

    原本需要审核、调查、商措、讨论,最终得出解决方案并拍板的整个流程,如今只剩下‘是否采纳刘胜的建议’这一项需要天子启耗费精力;

    毫无疑问:这对于如今的天子启而言,绝对是减轻了绝大部分压力,也节省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精力。

    但天子启的身体状况,却并没有如朝野内外所预料的那般,随着政务压力的减轻而逐渐好转,甚至都没有减缓恶化的速度。

    就好比此刻,天子启再次陷入深度昏迷,大半个长安朝堂班子,便都齐聚于未央宫宣室殿。

    而类似的状况,在过往这一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到最近这一两个月,更是已经发展到了每隔十三、四日,就会发生一次的程度······

    “又昏厥不醒?”

    “陛下上次昏厥,似乎还只是半个月之前的事吧?”

    “怎这,又昏了?”

    远远跪在靠近门殿、远离御榻的位置,朝公大臣们不由得暗自思虑起来:天子启的身体状况,怎么就恶化的如此迅速?

    御榻之上,天子启双目微闭,双手自然地交叠置于腹前,极为安详的平躺在榻上。

    若非天子启的胸膛,随着那微弱的鼻息而缓慢欺负,只怕殿内众人心里当即就要犯滴咕:陛下,还有气儿没有?

    怎么看起来,就好像······

    “如何?”

    “皇帝,到底害的什么病?”

    “为何每隔十几日,便会有如此昏睡不醒?”

    御榻边沿,窦太后满目愁容的低着头,虽看不见眼前的景象,那饱经岁月侵蚀的手掌,却也颤抖着抚摸在天子启的颊侧。

    听闻窦太后这轻声一问,一旁的老太医却早已是满头大汗,也不知是累的,还是被吓得。

    “禀太后;”

    “陛下积劳多年,本就体弱,又未从医者遵嘱,以远酒色。”

    ‘近几年,更擅自以党地之参进补。’

    “——那党参,臣查验过,确有药性、确大补,却乃至阳之物。”

    “陛下本阴虚而阳盛,阴阳不调、脾胃不合,又食此至阳之物大补,更使体内阴阳失衡。”

    “最近三五个月,陛下每餐,只进食不过米粥半碗。”

    “正所谓:人之病疾,生于五谷之地,而五谷之地,正是脾胃。”

    “陛下体内阳极盛、阴极虚,脾胃不开,食难入喉。”

    “若不加以调养,只怕,已是回天乏术了······”

    战战兢兢的道出自己的诊断结果,老太医便颤巍巍举起手,稍擦去额前冷汗,同时不忘借机偷偷看了眼窦太后的面上神容。

    而在老太医的身后,大半个太医令属衙的太医们,则都带着诚惶诚恐的不安面容,目光死死锁定在了坐在御塌边沿,仍不舍得在天子启颊侧轻抚着的窦太后。

    天子启的身体状况,其实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至少对于朝野内外的重臣而言,‘陛下身子骨不太硬朗’,已经是好几年前就出现的新闻。

    朝公忠臣,尚且已经在好几年前,大致得到‘陛下抱恙’的消息,自更别提汉家的另外一位皇帝:当朝窦太后了。

    实际上,早在一年多以前,尚还勉强处于健康状态的天子启提出由刘胜‘太子监国’的时候,窦太后就已经知道天子启的身子骨,恐怕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为了满足天子启最后的意愿、谋划,同时也是为了让天子启轻松几年,好多活一阵时日,窦太后才最终答应了天子启的请求,首肯太子监国。

    若不然?

    嘿!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太后点头,别说是太子监国了,就连新君即立,都得差着一道合法性手续!

    只要太后扔出一句‘我不认这个新皇帝’,那新君无论再怎么众望所归、再怎么是先帝嫡长子、皇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