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历史的车轮

    第349章 历史的车轮 (第2/3页)

   继续往下想,被老大临江王刘荣、老二河间王刘德等着的鲁王刘余,却也带着两个弟弟——老五江都王刘非、老八胶西王刘端,等起了老七:赵王刘彭祖。

    什么意思?

    难道是说这‘大哥’的位置,老四刘余也不坐?

    实则不然。

    被刘荣一手‘我等四弟’乱了阵脚,鲁王刘余,无疑是被架在了炭架上烤。

    但凡刘余敢真的率先出门,并第一个到达太子宫,那这‘先皇诸子之首’的名头,刘余这辈子就别想再摘掉。

    先皇诸子之首,好听吗?

    嘿!

    确实好听!

    如果不好听,过去历朝历代的‘先皇诸子之首’,就不会都是当代君主本人了。

    再有,便是如今的汉家,虽然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基本完成了削藩的武力镇压部分,但正如先帝刘启临终前所言:汉家削藩,吴楚之乱的平定仅仅只是开始。

    要想真正意义上取出诸侯藩王尾大不掉,威胁长安中央的弊病,后续的一揽子措施也仍需要刘胜,乃至刘胜的儿子、孙子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

    与此同时,即便浩浩荡荡的吴楚七国之乱,被长安朝堂花费短短三个月时间便顺利平定,关东理论上不可能再有宗亲诸侯起兵,长安中央也时刻准备着随时应对任何一场宗亲诸侯之乱。

    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了。

    ——先皇诸子之首,放现在,那就是兄弟几人的好大哥,可万一将来关东有个风吹草动,那这‘先皇诸子之首’的帽子,可就要瞬间变成‘叛乱诸王之首’了。

    所以,刘荣甩过来的这个烫手山芋,刘余是想都不想,就直接甩给了赵王刘彭祖。

    一母同胞的兄长做出决定,作为弟弟的刘非、刘端二人的立场,自然是和老二刘德如出一辙:做哥哥的怎么说,咱做弟弟的就怎么做。

    至于想来没什么存在感,又基本等同于被封到‘蛮荒之地’的长沙王刘发,以及兄弟十人中最年幼的胶东王刘彘,倒是幸运的没被这明枪暗箭给卷进去。

    只是赵王刘彭祖······

    “朕这位兄长啊~”

    “嘿;”

    “也不知道又窝在王府,盘算着算计谁呢······”

    讥笑着摇摇头,刘胜终是将目光从殿门外收回;

    稍低下头,看见手中那卷明显刚被抄录不久,下提‘绣衣指使’字样的卷轴,刘胜面上讥讽之色,却肉眼可见的更甚几分。

    一如周仁先前所言:绣衣卫这个写做暗卫组织、读作情报部门的怪物,在过去几十年间,将每一位关东诸侯的动向都掌握在了手中。

    ——包括南越王赵佗!

    只是相较于对关东宗亲诸侯‘吃什么、喝什么,和谁睡、x几次’这样的离谱规格,绣衣卫对南越王赵佗的监视,仅限于每隔几个月传回来的一封简报。

    内容也大都是老生常谈,诸如‘赵佗又自称朕啦~’‘出宫又坐黄屋左纛啦~’‘南越官员称呼赵佗为陛下啦~’之类。

    而过去这些年,尤其是先皇刘启逐渐不支,病重卧榻的近两、三年,绣衣卫对刘胜的几位兄弟,都进行了令人咂舌的严密监控。

    也就是这么一监控,让刘胜看到了兄长们不为人知,甚至都不大可能留于史册之上的一面······

    “临江王好鸟雀,又不敢大肆搜罗、靡费,遂使宫人暗设麻网,以米粮为饵,捕鸟雀而日夜逗弄;”

    “一日不闻鸟雀之鸣,则必萎靡不振,寝食无欲······”

    ——老大刘荣提前一千多年,发现了玩儿鸟的快乐,已经发展到了听不到鸟叫,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程度。

    ···

    “河间王好文赋,亦不敢大肆搜罗,遂以私库钱广求书简,凡自民间得一善书,必好写以还,而留其真本,又加金银玉帛赏赐,以招四方之书;”

    “由是有旧书者,多奉奏河间王,故其得书之多,可与长安石渠阁藏书媲等;所得书皆古文及秦旧书······”

    ——老二刘德倒是个正经人,玩儿上了收藏书籍的行当;

    只是得到书籍,都还不完给人送回去一册手抄卷,更是在过去这短短数年之间,就已经收藏了数量足以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