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博弈

    第368章 博弈 (第1/3页)

    考举?

    匈奴人这刚到北地四郡嚯嚯一通,收尾工作都还结束,战后重建更是八字没一撇,刘胜这便再提考举?

    难道刘胜已经从匈奴人叩边,驰掠边郡的屈辱中调整过来,并做好准备「向前看」,打算继续按部就班的推动自己的主张了?

    随着考举的风,在长安吹得愈大,朝野内外抱有如此疑惑的人,也愈发多了起来。

    在朝堂上下看来,刘胜再提科举,其实就是想告诉天下:朕没事;

    匈奴人叩边,朕并没有因为此事带来的屈辱,而就此一蹶不振;

    朕重新振作起来了,并打算继续做该做的事,继续为将来的决战做准备。

    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两件事——匈奴人叩边和科举,这两件看上去似乎毫无关联的事,在刘胜眼中,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因果关系。

    ——匈奴人此番叩边,为何能长驱直入,将战火染至关中,甚至将战火烧到距离长安不过数百里距离的甘泉宫?

    答桉是:先帝年间,吴楚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先帝从边防部队撤回了近四成兵力;

    ——那先帝为何要冒着边境糜烂的风险,撤回近四成边防兵力?

    答桉是:吴楚之乱平定之后,关东地方郡县的领导班子大片落马,官吏严重不足,地方治安、行政压力剧增;

    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同时也是为了防备诸侯藩王再度作乱,先帝最终在两个糟糕的选择中,选择了相对没那么糟糕的那个。

    毕竟按照晁错在《削藩策》当中的说辞,匈奴,不过体肤之患,而藩王,则为肺腑之疾。

    再往下深究:关东的官员不够用,先帝为何选择调动边防部队「武力镇压」,而非派出新的官吏?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步往上爬。

    至于考举选出来的这批二百石起步的士子,为什么能弥补关东那动辄六百到一千石,乃至二千石级别的县令、郡太守的位置?

    拜托~

    有了这批愣头青,到朝中有司属衙做二百石的左吏,那原有的那些个二百石级别的陈年老吏,可不就可以往四百石,乃至六百石的位置挪挪窝了?

    二百石挪窝到四百石、六百石,那原有的四百石、六百石,是不是就可以往千石的方向挪挪屁股了?

    以此类推,就可以通过这批——这第一批考举士子,来推动长安朝堂,乃至整个汉室官场的一次整体职务上调。

    只要不是本身能力有太大缺陷,并且也确实有上升空间的官员,便基本都会在这场盛宴中得到升迁;

    而最后匀出来的那一批六百石、千石以及两千石,就可以被长安朝堂派往关东,重新阻止起新的郡县领导班子,以完成维护地方治安、行政体系,并对诸侯国造成阻碍——至少是拖延叛军脚步的使命。

    至于往后,每隔数年一次的考举,也能极大的加强汉室官场——无论是朝堂中央,还是郡国地方的流动性。

    正所谓:流水不腐;

    相较于如今,坐上一个位置就能坐到老死,上面不出空缺就没法升迁、自己不犯错误就不会降级的官场秩序,未来的汉室官场,肯定会因为科举而拥有更多活力。

    到了那时,刘胜也大概率可以毫无迟疑的推出自己准备多年,却始终因为担心没有足够的官员,而至今没有推动的公务员退休计划。

    总体而言,对于考举的未来,刘胜可谓是信心满满,甚至可以说是寄望颇高。

    但在那之前,刘胜需要搞定的麻烦事,却也是一茬接着一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打破缘由利益分配秩序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