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凛冬将至

    第384章 凛冬将至 (第3/3页)

    “如果开战,那关中的民劳,当也是能征上一征的······”

    听闻田叔此言,在场众人只各自点下头,就连面上愁容,都肉眼可见的散去了些许。

    在这个时代,或者说是整个冷兵器时代,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战争,拼的其实都是后勤,而非战力。

    或者应该说,只要军队战斗力差的不多,不存在太明显的兵种克制,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打到最后,其实就是在拼谁的后勤先扛不住。

    就好比当年秦赵长平一战,表面上看,是马服子纸上谈兵,葬送了赵国足足一代青壮战力,但实际上,赵国在长平一战失败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后勤实在有些撑不住,实在无法和富拥河套、河西以及汉中、巴蜀的秦国耗下去了。

    在马服子为将之前,赵国主将廉颇采取的策略,其实就是耗。

    如果不是后勤撑不住,赵国又何须临阵换帅,换下老道的廉颇?

    若非后勤撑不住,廉颇又何至于被诟病‘徒废国力’,秦国在邯郸城内散布的谣言,又怎么可能真的把马服子送上赵军主帅的位置?

    具体到如今,发生在汉匈双方之间的战争,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论战斗力,无论是单兵还是集群,汉室其实都处于较为明显的优势——匈奴人无论是饮食习惯还是军队训练方式,乃至于整个文明所处的阶段,都远远不如如今的汉室。

    但由于兵种克制的关系,汉室在过去这些年来,便只能接受‘打不打都亏,打了大亏,不打小亏’的现状,选择和亲‘小亏’。

    到如今,战争的爆发似乎已经无法避免,那长安朝堂的注意力,自然就首先集中在了后勤工作之上。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除了‘粮草’本身,负责运送‘粮草’的民夫,也同样是重中之重。

    在如今的《汉律》之上,有这样一条专门针对诸侯藩王的罪名,叫‘征劳过准’。

    意思是说:某诸侯藩王在某一段时间内,征发民夫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时间均超出规定,需要为此承担罪责,并接受惩罚。

    诸侯藩王尚且如此,制定这项规则的长安朝堂,自然也就不用多说了。

    虽然没有什么指标,规定长安朝堂每年只能征发多少劳丁、劳动多长时间,但这并不是真的‘没有指标’,而是因为长安朝堂,或者说汉天子的指标,是不可言说的。

    这种不可言说的指标上一次被突破,便为嬴秦换来了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即便没有具体‘不超过多少人、多长时间’的指标,长安朝堂也还是最在乎‘不要征劳过度’的行政单位。

    而田叔这番回答,算是给在场众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今年的指标还有挺多,真打起来,不用担心老百姓怨声载道于朝堂征劳。

    “太仆?”

    向贾贵询问过少府(物资)的状况,又从田叔口中得到关中的‘征劳指标余额’(运输),刘舍的关注点,自然就移到了战争最主要的因素:战斗力。

    更准确的说,是让汉室饱受摧残的兵种克制问题。

    但袁盎给出的回答,却让在场每一个人心中,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自太宗孝文皇帝,开始于北境设立马苑以来,我汉家时至今日,共设马苑三十六处。”

    “其中,太宗孝文皇帝设九处,先孝景皇帝设立二十七处;”

    “太宗孝文皇帝设立的九处,又有两处在先帝年间,为匈奴人所摧毁······”

    ···

    “去掉被会掉的两处,太宗皇帝设立的其余七处马苑,如今总共能出栏的战马,大致在每年一百匹。”

    “至于先帝所设的二十七处,则因为设立时间不够长,而基本无法产出战马。”

    “而如今,算上那七处马苑即将于秋后出栏的战马,太仆记录在册的战马,也绝不足一万之数。”

    “不到一万匹战马······”

    “唉·······”

    “恐怕此战,我汉家,仍旧要以步战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