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无妄之灾啊~

    第401章 无妄之灾啊~ (第2/3页)

不由自主的好奇:郅将军这是怎么了?

    仗这不是还没打完么?

    怎么一副已然打了胜仗的模样?

    “夜班出城,恐怕还是有些不妥啊······”

    郅都正自言自语间,程不识略带些忧虑的声线于身后响起,只引得郅都一阵失笑摇头。

    程不识倒好似对此毫无发觉,只自顾自说道:“匈奴人的军队都是骑兵,三五里的距离转瞬即至,而我车骑大军皆为步卒,贸然开城,本就有城门不稳、城池不固之忧。”

    “万一那伊稚邪恶向胆边生,非但不北遁,反潜行南下奇袭马邑,又恰逢马邑城门大开,我车骑大军大举出城······”

    “师兄,真的不再考虑考虑吗?”

    “——忠臣良将宁缺毋滥,军国大事宁密毋疏啊?”

    “真要有个万一······”

    见自己的反应,并没能让程不识止住喋喋不休,甚至还多了一分娓娓道来的冲动,纵是再耐心,郅都也只得稍有些不耐的抬了抬手,失礼打断了程不识的话语声。

    待程不识抿紧嘴唇,一副‘不让我说我也还是这个看法’的忧心面容,郅都只悠悠发出一声长叹;

    旋即将身子朝侧面一转,朝前方抬手一指,便率先向前走去。

    “师弟可还记得当年,我二人于条侯门下习学,临将业成之时,条侯是如何评价我二人的?”

    漫步行走在马邑城头之上,郅都身上已全然看不出战时的紧张、急迫,有的,只是那早已融进骨子里的傲气,和那明显刚出现不久的刚强气场。

    偏偏面上,郅都还是一副浅笑盈盈的模样,让程不识有心想要‘直入正题’,也只得顺着郅都的话头接了下去。

    “不敢或忘。”

    “——于师兄,条侯的评价是:偶有奇思,虽不熟于战阵,然天资可属上乘;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挂帅而战北蛮匈奴:。”

    “于弟······”

    ···

    “于弟,条侯的评价是:程不识用兵,一板一眼,步步为营,难有大功,亦勿生大祸,四平八稳,平平无奇。”

    “临战,程不识可为后军、可为中军,必要时可为侧翼,只绝不可为先锋大将······”

    说起这段往事,程不识也不免有些落寞的低下头去,不只是为自己得到周亚夫这样的评价而感到羞愧,还是为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忿。

    ——在程不识看来,自己这样的将领,实在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看看过去十几年,汉家的中高级将领都是些什么货色?

    都不用说旁的,就说那所谓的‘飞将军’李广,堂堂一郡都尉,率兵五千的大将,居然还跟个大头兵一样冲锋陷阵!

    见到匈奴人就忍不住口水乱流,非要带着麾下那帮乌合之众,同街头巷尾打群架的地皮流氓般,毫无章法的一股脑乌泱泱冲上去;

    碰上软柿子,自然是从从蓬莱东路砍到南天门,一路所向披靡。

    可一旦碰到强敌,甚至是势均力敌的对手,那便要顷刻间身陷重围,乃至于全军覆没。

    过去几年,李广历任边关郡守,自是为自己——为‘李广’这个个人,在草原游牧之民心中闯下了‘飞将军’的赫赫威名;

    但李广统领下的汉军将士呢?

    呵······

    ——过去六年时间里,李广就已经有九次率军主动出击的官方记录!

    其中,两次被匈奴人杀伤过半,一次近乎被全歼;

    另有一次,更是就连自己,都差点落入匈奴人的手中!

    也就是那成功的六次,李广成功带回来了些首级,顺带传出了些在军中喜闻乐见的佳谈,如挽弓射虎,结果箭矢入石三寸之类。

    若不然,单就是那几次失败过程中的损失,就足够让李广体验一把九族消消乐。

    和李广那样‘才气无双’的莽夫相比,程不识简直好太多了······

    见到敌人,程不识从来都不会急着出击,而是会按部就班的去侦查、去查探,并推断敌人的意图。

    即便确定没有危险,程不识也从来不会生出‘送上门的武勋,不要白不要’的念头,而是会谨记自己所部的战斗任务,并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干扰。

    扎营,按部就班,一应岗哨、戒备一丝不苟;

    拔营,同样是一板一眼,该有的程序一个不缺,该布置的掩护、容错,程不识也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