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兄弟再聚首

    第440章 兄弟再聚首 (第2/3页)

    在‘怀璧’被人夺走时,匹夫的第一反应或许是恼怒;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匹夫也必定会逐渐发现:失去了‘怀璧’之后,自己似乎不用再承受那般巨大的精神压力了。

    再有,便是当今天子胜的公信力,通过这次孝景皇帝诸子齐聚,而再次得到验证。

    诸王敢齐聚长安,当然也就意味着当今天子胜的信用,已经达到了让诸王信服至此的程度。

    而这才朝堂内外,乃至于天下人看来,便是又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景象。

    老刘家的天子,居然开始讲信用了······

    ·

    临江王抵达长安;

    河间王抵达长安;

    鲁王抵达长安;

    江都王抵达长安;

    长沙王抵达长安;

    赵王抵达长安;

    胶西王抵达长安;

    胶东王抵达长安······

    前后不过十数日,先孝景皇帝诸子中,有能力入朝面圣的宗亲诸侯、当今手足,都先后抵达了长安。

    在抵达长安之后,这些个诸侯王爷们也非常懂事:照例到先祖庙宇祭拜过后,便老老实实缩回了各自的王府,静静等候起了刘胜的接见。

    和哥哥们相别多年,刘胜也多少是有些真情实感在其中,便也豪爽的在未央宫设下晚宴。

    只是这场未央晚宴,在事后却让至少三个与会的宗亲诸侯感觉到:当年,太祖高皇帝参加的鸿门宴,怕也不过如此了。

    ——当年,太祖高皇帝应霸王项羽之邀,参加凶险万分的鸿门宴,险些将命都丢在了席间;

    而在这一日的未央晚宴,诸王丢在席间的东西,却似乎比性命都要来的更加贵重、更加珍贵······

    “大哥!”

    未央宫,宣室殿。

    都还没到黄昏,刘胜便已早早等候在了宣室殿;

    当长兄刘荣的身影自殿外的长阶上‘冉冉升起’,刘胜更是按捺不住胸中激动,赶忙从御榻之上站起身来。

    ——站起身归站起身,刘胜却也没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份,便也就没有亲自上前去迎;

    而对刘胜如此作态,刘荣却是颇有些淡然的低下头,不疾不徐的走入殿内,对刘胜一板一眼的拱手叩拜。

    “临江王臣荣,参见陛下。”

    “惟愿吾皇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似是没听到刘胜亲切的呼喊般,规规矩矩行过一礼,又待刘胜自然地忙道一声‘免礼’,刘荣才缓缓直起躬下的上半身;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刘胜才终于清晰的看见:大哥刘荣的面上,已经覆上了一层浅浅的胡须······

    “大哥;”

    “——陛下。”

    一声轻唤,之后便是相对无言。

    从刘胜的视角来看,刘荣,实在是老的太快了······

    如果刘胜没记错的话,先帝皇长子刘荣,应该只比作为皇九子的刘胜年长六七岁;

    在刘胜刚加冠亲政几个月的当下,刘荣顶天了去,也才不过二十七、八。

    但在此刻,走进未央宫宣室殿,站在御阶下方的临江王刘荣,却好似一个饱经岁月洗礼,且身心俱疲的中年男性。

    尤其是那一层浅须之下,那张写满无尽疲惫的脸颊,竟让刘胜这样的天生话痨,都一时间有些不知该说些什么······

    “大哥······”

    “瘦了?”

    “——过去养尊处优,只知吃喝享乐;”

    “——做了宗亲诸侯,肩负了宗社的担子,自也就难免消瘦了些······”

    客套间不失距离感的对话,让兄弟二人都稍感不适;

    但这点不适,却并非是源自刘荣的话语内容。

    ——宗社,是宗庙、社稷的代名词。

    但与后世人刻板印象中稍有所不同的是:宗庙、社稷,并不总是代指江山、天下,也并非是天子的专属用词。

    至少在数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如今的汉室,凡一国之君,都是有资格提及‘宗社’,并有资格具备自己的宗庙、社稷的。

    回想一下春秋战国之时,灭国的代名词是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