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时移世易

    第441章 时移世易 (第2/3页)

    说得更直白一点:刘胜之所以要搞今日这场晚宴,只为了三件事。

    坑哥哥;

    坑哥哥;

    还是提莫的,坑哥哥······

    “都到齐了,那便开宴吧。”

    “我们兄弟众人,实在是有太多年没有重新聚在一起了。”

    “我们边吃边聊,边喝边聊。”

    刘胜开了口,当即便有一队队宫人、婢女鱼贯而入,将一盘盘菜肴放上餐案、将一桶桶美酒放在案前。

    再给各自侍奉的‘客人’斟上酒,便又恭敬的退到了一旁。

    而在婢女们为诸王斟酒的空隙,刘胜则是含着浅浅笑意,目光依次从哥哥们脸上扫过。

    ——大哥刘荣,已经长到了将一切都看开、看淡的年纪和境界,脸上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

    从那与刘胜一般无二的淡笑中,刘胜也不难看出:这位临江王已经猜到了刘胜的目的,并做好了伸出脖子挨上一刀的心理准备。

    老二刘德则明显有些心不在焉,虽然也勉强装出了一副‘能来参加这场宴席,和兄弟们团聚真是太好了’的欣喜,但刘胜清楚地知道:刘德志不在此。

    过去这些年,刘德一直都很忙。

    忙什么?

    忙着保护书籍,以及先贤典故,尤其是儒家的各类残卷。

    根据刘胜目前为止掌握到的消息,这位河间王殿下对文学作品的保护,已经到了近乎痴狂的地步。

    说是去年,刘德打听到一位齐地的大儒家中,收藏了一卷《春秋左氏传》的残卷。

    可说是残卷,也不过是几十根前后根本无法串联的竹简‘碎片’,基本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但就为了这几十根竹条,刘德专门给长安——给刘胜递上了一纸奏疏,请求短暂离开自己的河间国,亲自前往齐郡求书。

    对于诸侯王离开封地,长安朝堂历来都是高度重视的。

    所以对于刘德的请求,朝堂内外可谓是群情激奋,非但不同意刘胜允许刘德离开封国,甚至还有不少人借此弹劾刘德‘图谋不轨’。

    深知刘德的尿性,以及过往这些年的‘丰功伟业’,知道自己倘若不允许,刘德就会私自离开封地,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刘胜便也就将此事强压了下来,然后给刘德送去了一封秘信:早去早回。

    ——反正如今汉室,已经不怎么担心诸侯作乱了;

    而且曾经为祸关东,甚至是为祸汉家的齐王一脉,如今已经没剩几家不说,剩下的几家加在一起,也没有曾经某一家的庞大势力了。

    得到刘胜的恩允,刘德顿时喜出望外,当即便动身去了齐地。

    听说刘德到了齐地,齐王刘寿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可碍于礼数,还是派人去迎接刘德。

    结果迎接刘德的齐王使者等了半天,才等来刘德一句‘我先去求书,等忙完了再找齐王喝酒’·······

    驳了齐王的面子倒还在其次,此事真正精彩的地方,在刘德求书的过程。

    ——那几十根竹条,刘德想要;

    但人家老儒根本不给。

    结果怎么样呢?

    刘德豪掷千金,只为得到那大儒的允诺:借那些竹条抄录一下,便将原件还给老儒,刘德只带自己亲手抄录的拓抄般走。

    如此好事,那大儒也没有再拒绝,只是将那些竹条借出去两炷香的功夫,就创收高达千金。

    刘德却丝毫没有把钱当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又飞速朝着自己的河间国驶去;

    途中,也没忘再派人告诉齐王刘寿:这次来的太着急,忘记带礼物了,下次再来齐地拜访齐王······

    刘胜能说什么?

    只能说精彩!

    只能说这位二哥,自打老大刘荣错失了皇位之后,就彻底变成了文青、文物典籍保护的急先锋!

    而对于这些事,刘德的解释是:朝闻道,夕死可也······

    无奈的摇摇头,将目光从老二刘德身上移开,看到四哥刘余的那一刻,刘胜的面上便瞬时涌上一抹由衷的温暖笑意。

    过去这些年,兄弟众人当中发生的变化,最让刘胜感到高兴地,便是刘余改掉了自己说话口吃的毛病。

    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