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会

    第一百零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会 (第2/3页)

却很少描绘。其实一开始天津只有英、法、美三国的租界,面积并不算大,只有851亩,但清政府欺软怕硬,又有八国联军侵略事件,导致租界的规模越开越大,到1915年天津已经有了八国租界,总面积暴涨至两万多亩,面积直接是天津老城区的八倍。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些租界们的情况都很好,比如英租界一开始也只是荒凉之地,后来英国佬开始平整土地、修筑道路和房屋,花费了十多年的功夫陆续建造了多条道路干线、西洋楼、工部局等,甚至把电灯、自来水、公共花园等近代公共设施也都相继引入,逐步成为发展最好的租界区,因此主要是程诺创办中华火柴厂的首选之地。

    至于同时期的其它租界,程诺也不是没做过调查,比如法租界,里面池沼遍地,有不少菜地和菜窖以及果树林,还是农村的面貌;日租界环境多低洼泥塘,不宜建较高大的永久性建筑;德租界就建了一条街搞起了房地产,吸引了不少达官巨贾、下野军阀和清朝遗老在这里建造别墅;俄租界只是商品集散地,只适合建造仓库中转地;奥地利租界靠近老城区,人口太密,地价太高.

    最后算来算去,也只能便宜英国佬了。

    不过程诺这次过来的重点,显然不是简单送酸梅汤而来,而是有别的目的。

    “守常先生,最近有一个留法俭学会的事,你知道吗?”程诺接过蒲扇,也学着刚才的模样给两人扇风:“听说是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人办的。”

    “听说过啊,当初我设法出国留学时,就曾考虑过它,可惜后面被袁项城给停办了,不过即便是这样,那两三年内应该也送出去不少学生,意义很大。”李先生琢磨了一会儿,说道:“好像蔡公还特别支持,专门成立了一个留法预备学校支持他们。”

    “对,当时蔡公还是教育总长,留法预备学校就在北京,学会的宗旨是为了‘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造成新社会、新国民而努力。”程诺适时补充道。

    李先生反应过来,有些纳闷道:“不过你突然说这些干什么,学会和学校早就停止了,你不会专门想自己筹备一个吧?”

    程诺拿起蒲扇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自嘲道:“我哪有那个本事,送学生到那么远的国家去学习深造,不是只会撒钱那么简单的事啊。”

    李先生困惑了:“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出钱,办教育的事你们来干啊。”程诺把扇子拿到李先生耳旁,轻轻扇风,略带谄笑道:“术业有专攻,我看咱们劳动补习学校也挺适合干这个。”

    李先生本来想拒绝,可话刚到嘴边就立马给变了:“此事干系重大,转折速度之快,让我始料未及。”

    程诺在一旁不依不饶,陈述着自己的观点:“改良社会,首在教育。欲输科学知识于东亚,必以留学泰西为要图。惟西国学费,宿称耗大,其事至难普及。况民生困迫,实业需材,欲造就青年济世之学子,尤以民智先进之国为宜。故而我等组织留法俭学会,以警平民之自觉,而助勤学之实行也。”

    李先生虽被说动,但还是有些担心道:“涉及钱目巨大,单以中华火柴厂一家,恐怕不一定承担得起,况且未挣钱先想着花钱,也不是件好的习惯。”

    程诺笑道:“当然不能我们一家出钱,好事不能独享,必须得拉上别的同行,况且我们这是勤工俭学,不是全奖助学,心里肯定有数。”

    为什么选择法国而不是别的国家,原因很复杂,一方面出于法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实力雄厚,即便到了后期世界工业高度分化的年代,高卢“乌鸡”也是为数不多具备工业门类最多的那批国家之一,比所谓的“日不落”强太多了。另一方面法国也是“革命老区”,送这些学生过去也能感受一下根据地群众的热情,避免送到日本等国那样被培养成带路党,那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单纯看盎格鲁撒克逊人不爽,法国是第一个与我们建交的西方大国,近代留法有着多年的传统并出过一系列猛人,所有因素加在一起的结果,那便是程诺选择留法俭学会的原因。

    至于怎么筹钱,其实也很简单,就在于一个词“舍得”。

    是日,程诺坐上最近的火车,专门来到了天津商会,没想到在这里居然碰到了张伯苓,看样子似乎站在门口许久,不时还要从胸前掏出怀表看一看。

    见到程诺过来,赶紧上前迎住:“致远呐,你可算来了,让我好等啊,这么大的事把我瞒着,可实在不够意思啊。”

    程诺则有些糊涂:“张老,莫非您是为了运动会的事?那都过去多久了,放心,下一届的华北运动会我们北大绝对参加,要和清华学校比个高低。”

    张伯苓拍了一下大腿,又好气又好笑:“你这是给我装糊涂是不是,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就直接挑战上届冠军,是你们实力太强还是太不把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