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

    第一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 (第3/3页)

的主要是外国电报公司,中国电报总局所提供的无偿服务不仅时间上晚了很多,而且还有每天打报不超过两次的规定,配额也是少得可怜。

    不仅如此,在整个民国期间,中国都未能形成气象电报随到随打的制度,据竺可桢说,中央台收到全国天气电报要花24小时以上的时间,等到电报收齐,想预告的天气早已成为过去了。

    “中国电报每次以10字或50字母为限,这么一算根本不够用吧?”

    “我最头疼的就是这个”劳积勋苦笑,摇摇头说道:“根本就不够用,很难把这些信息浓缩到短短一句话。”

    张謇深以为然:“可惜以当前中国的制度来看,想按照国际惯例免收往来气象消息的电报费用,随到随打,还是做不到啊。”

    问题既然暴露,也就到了程诺所画的圈里。

    拍拍旁边特斯拉的肩膀,程诺说道:“我身边这位正是无线电界的专家,目前我们科学院正在筹备电气协会,其中无线电报正是我们最为重要的工作,目前随着电气协会的创办,无线电的研究我们也在同步进行,将来完全有可能在在有线电报之外,开辟另外一条路。”

    劳积勋兴奋若狂,眼下他最为头疼的就是电报一事,若是能将这个问题解决,那徐家汇气象台的发展将再上一个台阶,他急忙抓住程诺的胳膊:“程教授,你这是邀请我们成为你们无线电报的第一个用户吗?”

    看着那双跟穿了毛衣似的胳膊,程诺不着痕迹的将其推掉,微笑道:“当然了,劳积勋先生,这个就是我们来的目的,目的就是支持气象学的发展。”

    说到这里,程诺特意撞了撞特斯拉的胳膊,特斯拉见状心领神会:“是的,我们应用工程科学院正在研究这项工作,马上就可以推出成品,届时便可以在重要城市建立收发基地,传输速度也会更快,内容不限,其中对气象学等公益事业上,我们一分钱都不会收取。”

    看到了该自己表现的时候,张謇笑着说:“不过我们也想气象预报很感兴趣,想收集一些资料用来帮助地方进行预报天气,可惜”

    可怜的劳积勋不知道他已经上钩了,还在一脸关切:“可惜怎么样,你们帮上我们,上帝也一定会让我们来帮助你们。”

    程诺站出来,说道:“可惜我们才刚刚起步,各地的气象台还未建立,导致手中的气象资料太少,工作很难展开。”

    劳积勋见状长舒一口气,大包大揽道:“这个啊,我们徐家汇气象台最不缺的就是气象学资料,要多少有多少。”

    为了彻底打消三人的“担忧”,劳积勋将他们带到资料室。

    推开门摆着满满十多个书架,按照具体的年份、地区等,进行一一分类。

    打开花名册,上面光国内的城市,就有广州、西安、天津、镇江、汉口、宜昌等地,基本涵盖了当时国内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城市,东经北纬详细在册,基本上覆盖了了东经 76°50'~ 142°7',北纬 10°20'~ 58°8'的广阔地区。

    有着这些资料,等到竺可桢年底回来,拉上几个北大的壮丁,完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工作。

    不过在这些资料中,程诺发现居然除了气象资料外,居然还有地磁测量工作的记录,而这里面就属小日本跳的最欢,声称要帮助我们干这种工作。

    而地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地球科学、航空航天、资源探测、交通通讯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而磁象常随地而异,比如上海磁针偏东三度,湖北磁针指向正南等。

    小鬼子显然没有这么好心,来帮助我们去干这个苦差事,指不定又要打着这个旗号,来国内勘测矿产,用来方便后面的侵略战争。

    因此,程诺在各地开办气象台,似乎又加深了另外一层含义。

    除了基础气象外,还得加上天文、地震和地磁这三项。

    这么一看,倒是苦了竺可桢学弟,回来要挑这么重的担子。

    就这么,科学院与徐家汇观象台达成了初步合作,一边等着特斯拉在无线电报上面的进展,一边安排人手进行抄录资料。

    毕竟这东西很珍贵,人家不可能直接白送,能开放资料室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可惜手抄慢不说,还容易出问题,似乎最好的办法就是拍照片,可惜在见过这个年代的技术后,手抄也变得不是不可以接受了。

    临走之前,想起小日本的勾当,程诺特意先借走一份资料。

    “劳积勋先生,我记得咱们有东京和长崎的气象资料吧?”

    “有啊,就在XX区XX号书架,你可以找找,怎么,你不是创办国内天气预报体系吗?”

    “是啊,只不过我们我们邻居也很感兴趣,可惜没有广岛啊。”

    “这样啊,后面我用徐家汇观象台的名义,邀请日本方面进行增加观测区域,我想他们会答应的。”

    “那就谢谢劳积勋先生了,这份气象资料一定会用得着的。”

    就这样,程诺边走边看,居然又碰到了个熟人——西泠印社的吴昌硕。

    “似乎旁边那人,正是未出家的‘弘一法师’,不对不对,应该叫李叔同先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