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航天之父和波音之父的到来

    第一百二十五章 航天之父和波音之父的到来 (第2/3页)

本是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跟那些老板一样,拍得一件墨宝,支持抗洪救灾工作的同时,也想让那些大师给我们回国事业题上一幅字。”

    程诺说道:“确实是可以理解,新事业开端搏个好彩头,这是应该的,这样吧,等我哪天带你们亲自上门拜访,不看僧面看佛面,一幅字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不过你们说的其二,又是指的什么?”

    稍稍沉默片刻,巴玉藻看了王助一眼,在对方的肯定下,巴玉藻把随身携带的行李箱打开,从中找出一份图纸,认真解释道:“除了买家,我们还想做卖家。”

    抻平图纸,按住有些卷曲的纸边,王助认真道:“是这样,我们想把这张图纸拍卖出去,或者干脆点说,我们想给我们的实业寻得一个投资人,愿意支持我们继续往下干。”

    哪怕程诺对机械再不懂,但看图纸所画之物的轮廓,也能看出来它似乎是个飞机。

    有些难以相信这么重要的东西,竟明目张胆的摊在地上,程诺单膝跪趴在上面,想看得再贴近一点,再仔细一点,再慎重一点。

    直到看到上面除了机构图外,还标有各种尺码,程诺这下确信,回过头来,从眼睛中射出光来:“两位先生,可以介绍一下这个东西吗?”

    虽然义卖会结束了,但最大的腕儿不就在眼前吗,眼前似乎还有戏,巴玉藻迫不及待道:“这个是我们草拟的国产第一架水上飞机,双翼双桴设计,采用寇蒂斯CurtissOX5发动机,预计最大功率是100马力,机重可达1000公斤左右,最大时速120公里。”

    这并不是巴玉藻在说胡话,实际上这是有根据可言的,甚至拿老美的东西做过实验。

    说起来,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几乎是同时起步的。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发明设计了第一架小型飞机,首次实现了人类有动力飞翔的梦想,让人类的梦想可以插上翅膀来翱翔,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奇交通工具的魅力。

    八年之后,旅美华侨冯如在美国制造了中国人第一架飞机,其后另一旅美华侨谭根也成功研制出一架水上飞机,并荣获世界飞机比赛大会冠军。

    随着飞机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国也逐渐意识到其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同年北洋政府开始选派大量留学生赴国外学习飞机制造技术。

    赶上袁大头还在当大总统,美国方面为了在华攫取更多的权益,曾提出帮助中国培训飞潜人才。

    袁大头可不会放弃这个宰大户的机会,表示您得先帮我造就一批飞潜人才后,我再向你们订制武器,并夸下海口表示潜艇百艘、飞机千架,后面咱们合作空间广阔,实际上背地里要为中国飞潜建设积蓄基本力量,然后自行制造。

    1915年,袁大头便命令当时的海军总长刘冠雄从海军中挑选十二名人才赴美学习,并将原本清政府公派到英国学习机械工程的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王孝等十余人转往美国深造。

    其中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王孝四大金刚都被转入了麻省理工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一年左右的功夫,大家便相继完成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其中以巴玉藻的天分最高,以惊人的速度和毅力,仅用了9个月就修完了全部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麻省理工学院于1914年开设第一个航空工程专业课程,巴玉藻是第二届毕业生,这届毕业生只有5人,其中竟有4人来自中国,可见当时飞机理论研究上,我们中国方面并不差。

    了解到他们求学的经历,程诺也在暗自咋舌,仅仅九个月就完成硕士课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是妖孽一般的人物,何况那可是麻省,不是家里蹲大学,就算天才般如同钱老,也是用了一年才拿到硕士学位。

    当然身为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的师兄弟,巴、钱二人的缘分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在“中国航空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