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伟大的教育家(新年快乐)

    第一百二十九章 伟大的教育家(新年快乐) (第3/3页)

   在他的语言中,程诺就是一个博才多学,又有理想和能力的男子,科学院里都是人才。

    “老师,在我印象里,程教授跟你差不多,都很厉害又有社会责任感,你们都是我的学习榜样。”万籁鸣迟疑了一下,说道:“老师,我觉得你们两个可以合作,我们科学院也在办教育,正缺人。”

    陶行知笑笑,没有着急答话,将手中的苹果啃的干干净净,说道:“听你说了这么多,我能感觉到你对这个程教授很认可,结合我以前的了解,也明白他一直都在社会做实事。

    但是在我看来,教育跟教育也是有区别的,相互之间不一定能匹配。”

    跟别的教育家不同,陶行知先生一生中似乎没有教出多少有名气的学生,就连他本人似乎也不怎么出名。

    这恰恰是他的伟大之处,与其说他是教育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社会改造家,一生中都在推广平民教育,努力让更多的人民子弟能上学,其教育实践早已深深扎根于最基层的社会。

    正因为这个原因,学生仅仅是最普通的工人和农民,他们的纪念和颂扬没有冠冕堂皇的辞藻,那些质朴真挚的语言也没有什么好的报章愿意刊载。

    而世人之所以频频能在网上记住那些知名教育家,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当时中国知名高校的校长,身居政学两界高位,声名煊赫,他们的学生往往也是人中精英,毕业后同样能跻身社会中上层阶级,掌握着社会舆论权。

    当这些人频频追颂他们的老师时,其名声也开始随着扩大,进而让这个社会所熟知。

    这种情况直到后世也是一样,在社会舆论上频频发声的“专家”,往往无法真正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万籁鸣就是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当教务长,帮助几个困难学生时,碰巧认识到的,赶上对方家道中落,他便伸出了一把手,两人的缘分便就此烙下。

    万籁鸣有些着急:“老师,是不是因为科学院还没办学校,才不肯答应的,我向科学院的同志们都打听了,眼下只是没有稳定的地盘,过了这段时间就开始提上议程了。你要是现在过去,刚好能拿住话语权,程教授一向是很放权的。”

    陶行知笑着摇摇头,反问道:“小万,你觉得是教人做一个人上人,还是教人做好一个普通人好?”

    万籁鸣不明所以,不解道:“我觉得这个并不冲突吧,为什么不能一起发展呢?”

    “很简单,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就这么一口锅的饭,我多吃一点,到你这里不就少吃一点了?”陶行知用茶水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圆,拿手指将其分为一大一小两个半圆:“我站在这边,而你们的程教授站在另外一边,中间有一条看不见的河。”

    看着这两个半圆,万籁鸣冷静思考一下后,给出了他的见解:“也就是说,你认为我们科学院只注重精英教育?”

    陶行知点点头,坚定道:“比起精英,我认为农村的教育更加重要,尤其是三万万多农民中普及教育更为重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能像之前那样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

    站起身,陶行知在客厅来回踱了几步,回头眼神锐利:“平民教育才是我们中国教育的曙光,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只有到民间去,到民众中去,我们的国家才有未来可言。”

    听到这种言论,万籁鸣甚至比第一次见到动画还要感到震惊:“可是这三万万农民,要是让每个人都能上学,得花多少人力和物力,简直是非人力所能为之。”

    陶行知在空中握紧拳头,丝毫没有被这种困难吓倒的趋势:“刚才你说你们科学院同事之间叫同志,这个词好啊,我相信国内同样也有这一群支持平民教育的同志。

    在未来我们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