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京来信

    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京来信 (第3/3页)

至,灾民将无法熬过严寒,冬赈救灾刻不容缓,仅仅冬衣一项就需要几百万元资金,他们能把主意打到我们身上,也就合情合理了。”

    程诺沉默片刻,问道:“除了这一点,公家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蔡元培犹豫了一下,回答道:“财政部也以盐税余款为担保向汇丰、花旗等七国银行借款70万两,同时又以多伦鄂尔及山东、山西之地常关收入为担保,向10家日本银行借贷500万日元。

    可受直隶洪水影响,物资价格高居不下,再调动更需要时间,如此更显得你们所筹物资的珍贵。”

    “以关税、盐税抵押贷款,实乃饮鸩止渴啊。”姜蒋佐也跟着长叹一口气,双眼无神:“以公家目前的经济状况,短时间内很难将贷款给还上,长此以往,我们的关税自主权将全部交给了外国人手里,任人宰割,

    到时再有这类自然灾害发生,我们还有什么东西用来抵押呢?拆东墙补西墙,何时是个头。”

    程诺拍拍姜蒋佐的肩膀,以示安慰:“只要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关税自主,公家就还有余力,至于未来实际效果……算了,还是先说眼下的事。”

    历史上虽然蒋光头在发展工业上不如阎老西,但整体实力超过,就是靠着这些地方的买办阶级,商品材料进出所产生的的关税,一步步发展壮大。

    试想我轻轻松松就把钱给赚到手里,何必再去啃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硬骨头呢,成本大还见效慢。至于国内实业发展萎靡,惨遭洋货倾销,百姓时刻挣扎在生死线上,这都是小事,丝毫不会耽误人家喝咖啡。

    话又说回来,如今梁启超正当着这个财务总长,屁股还没坐热两天,就赶上这么一趟子事。估计现在正心力憔悴,怪不得刚到年底就要辞职,从此无心问政。

    等回到北京,一定得先去摸摸底,探探口风,争取这边辞职,那边就在科学院下属社科院入职。

    蔡元培将眼镜取下来,拿起随身携带的手帕,缓缓地擦着:“我过来只是当一个传话筒,至于致远你怎么做,我完全尊重你的意见。不过我还是想再补充一句,秉三(熊希龄)跟我是故交,这次跟我做过保证。

    赈灾过程中会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把有限的物资都集中发放给受灾最严重的极贫、次贫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得以生存。”

    程诺摇摇头,将自己的观点摆出来:“公家动不动就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我们这点物资在人家面前算不了什么,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姜蒋佐脱口而出:“所以咱们是要独立自主赈灾吗?”

    “自主但非独立。”在二人疑惑目光的注视下,程诺一字一顿道:“在上海至天津这段路,由虞洽卿先生的三北轮埠公司完成……”

    姜蒋佐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这家公司,如今初次听说,那是一脸糊涂,便插话道:“致远,这个公司……”

    没有让对方把话说完,程诺直接将其打断,认真点头道:“立夫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眼下赈灾之事更加重要,轮船的事等回头有空了就会找你说,他也是我刚刚谈妥的,没来得及告诉你。”

    “也好,有了轮船公司,赈灾之事将会变得更加容易,致远你继续说。”运送之事这段日子让他苦恼不已,如今得到解决,姜蒋佐笑得很开心。

    “你这么想,我便放心了。”程诺再次点点头,重新将话题转回来:“等到了天津,我准备联合北大的师生,让他们参与进去,极大鼓舞他们的爱国心。”

    蔡元培听完眼前一亮,笑着说道:“致远啊,你这该不是为了应付公家,而故意‘绑架’北大的吧,真要这么做,可就不地道了啊。”

    程诺笑着解释:“当然不是,所谓‘自主’,即赈灾之事由我们自己负责,至于‘非独立’,则是联合北京、天津的学界,共同参与赈灾活动。

    让这些学生走出校门,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何而学。”

    抱歉,过年这段时间更新量下降不少,等作者忙完这两天时间,一定会把更新量上去,还请大家多多担待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