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师,不如你跟我们混吧

    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师,不如你跟我们混吧 (第3/3页)

    顺着老师的话,万籁鸣想起来的越来越多,兴奋道:“我们程院长还说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同时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做好乡村工作,还得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

    拍屁股做出来的决定,最后只能让大家跟着拍脑门。”

    听罢,陶行知也感慨道:“你们这位程院长,真是位大才,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哪天认识认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不过想来也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人士,用你们的话来说,都是同志!”

    万籁鸣一听有些着急,赶紧说道:“老师不用哪天啊,明天就可以,再等等我们程院长就要回北京去了,什么时候来上海,可就不好说了,到时候我怕你去了南京,两人再见面就费事多了。”

    陶行知突然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忍不住拿手指点点自己的学生:“好你个小万啊,绕了半天圈子原来是为了这个啊,老实交代,是不是你们院长让你来的,这说客可不好当啊。”

    看老师误会了,万籁鸣连忙解释道:“我们院长去院属工厂好几天了,中间就没回来过,当然不是他指派了,这是我自己愿意来的,他还不知道有这事。”

    对于学生主动替他院长主动干活的行为,陶行知不免有些好奇:“难不成你们程院长的魅力这么大,让你主动请缨,把算盘都打到你老师我的头上来?”

    万籁鸣继续解释道:“你们两位都是我尊敬的人,也都比我有能力,刚好程院长一直缺人,老师你一直缺施展抱负的平台,我就想着看看能不能在中间牵线搭桥,让你们达成合作。

    这样无论是对你们二人而言,还是对振兴我们乡村而言,都是一件大好事。就像我们院长经常跟我讲的,把力量集中起来,才好办大事。”

    “你们院长,你们院长的,小万你说说自打进屋,你说了多少个院长,啥时候说说你老师。”没有着急接这个话题,陶行知故意摆出很吃味的表情。

    万籁鸣又嘿嘿笑笑,摸摸后脑勺小声道:“在我们院长面前,其实我也没少说老师你,说的比今天还多。”

    陶行知笑着摆摆手,把万籁鸣吃过的粥碗收起来,来到厨房把剩下的粥全给倒上:“行了,不跟你说笑了,光听你们院长说,还没见他具体做,一切事情还得等见了面再说。”

    万籁鸣欣喜地握了握拳头,看老师没注意后,伸长着脖子对厨房的方向说道:“这么说,老师你是愿意跟我们院长见上一面了?”

    “对,答应你了,这样一位有趣的人,见见面结识也挺好。”把新盛满的粥端过来,陶行知温和道:“没剩下多少,要是不够喝,我再去做点。”

    刚才能喝下去一碗,纯属吃腌黄瓜后的意外,如今又盛来满满一碗,还都是稠的,让万籁鸣有些犯难,不过为了不影响程院长和陶老师的合作,咬咬牙还是准备把这一碗给喝完。

    怕老师误会,又急忙补充道:“老师不用做了,再吃恐怕我连中午的饭都吃不下去了。”

    “要是真吃不完就算了,对你的胃肠道也不好,拿来喂房东婆婆家的鸡也不错。”陶行知看出来了学生的为难,笑着摇摇头把最后的那碗粥给端了回来:“说回你们程院长,你刚才说出来的事没告诉他,他要是知道了会不会不高兴?”

    看到粥被端走,万籁鸣如获重生,跟着笑道:“不会的,我们院长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对于人才从来都是敞开大门,尤其是老师你这种级别的,他更是奉为座上宾。

    至于我这种不告而为的事情,凭我对他的了解,院长肯定会理解的,最差也是功过相补。”

    陶行知欣慰地笑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相信你的院长一定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不过明天太过急促,等你和你们院长商量过,确定好哪一天后,再告诉我也不迟,根据他的时间而定。”

    万籁鸣大喜:“好的老师,咱们就这么说定了,中午的饭不用在家麻烦你了,我请你下馆子。”

    陶行知顿时不高兴了,拿出说教的派头:“你这才工作几天,哪有几个钱,省着点花吧,上次碰见你爹,还说你老大不小了,该准备结婚的事了,省着点花。”

    万籁鸣小声道:“就我爹事多,我今年还没18,再说了我又不一定非得在国内找,找国外的说不定还省钱了。”

    陶行知没听清,疑惑道:“小万你刚才说的是啥?”

    老师面前万籁鸣可不敢放肆,嬉皮笑脸道:“没事,我是在说事业未成,成家的的是先缓缓。”

    说回程诺,此时的他也拎着东西,前去看望某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蔡元培,因为程诺这边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等弄清楚后才能从南方回去。

    蔡元培则不一样,从北京出来一为逃避张勋复辟的影响,二为宣传程诺的留学勤工俭学会,如今两桩事均已完结,北大还有一堆事等着他这个校长去处理。

    比如文学院新旧两派的争斗,比如心心念念的胡适博士回来了,又比如新学期如何安排女学生入学等事,都需要他这个校长来定夺,别人很难服众。

    所以他准备先提前回北京,为此程诺专门赶来,给其带上一些礼品。

    不料来到蔡元培的住处后,才发现已经有人先行一步,赶在了他的前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