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修国史的社科院

    第一百四十四章 修国史的社科院 (第2/3页)

关系,到这里可就很有关系了。”

    程诺问道:“此话怎样?”

    蔡元培解答道:“如今政局平复,原本是要原馆长王闿运复任,可惜王老爷子年事已高,不久前刚刚过世,孙总统顺理成章就想到了章太炎,欲推荐他为继任馆长,可惜啊,虽然有孙总统的力荐,这件事走得也并不顺利。”

    说起来王闿运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人家当真有几分本事,乃衡阳第一大儒,就连我们所熟知的大画家齐白石也是他的弟子,还曾是曾国藩的幕僚,不仅饱读诗书,更醉心所谓的帝王之术。

    曾经还向曾国藩谏言,让其称帝,可惜被对方果断拒绝。

    这样一位大佬曾经担任过的职位,等闲之辈连看上一眼的资格都没有,何况还是主持修国史的任务,除了必备的国学功底外,其名声也要能压制住一众修史的工作人员。

    作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本事自然是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要不然也不会能得到孙总统的举荐。

    然而因为章太炎不仅反对清政府的立宪,也反对革命派将来搞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军阀和顽固官僚都反对章太炎为国史馆馆长,因此即使得到了孙总统的认可,依旧不能正常赴职。

    换句话说,孙总统也是个吉祥物的存在,他的举荐,各方根本就不当回事。

    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程诺不禁问道:“那这件事章太严先生知道吗?”

    王乐之努努嘴:“当然知道了,还是我亲自去通知的,只是章先生也是十分有骨气,没听到各界的反对,直接就拒绝了邀请。”

    程诺问道:“章太炎先生怎么说来着?”

    “他的原话是‘盖未知吾辈本情也,今之人情,信国史不如信野史’,对这个国史馆馆长一职很不以为然。”说到这里,王乐之也纳闷道:“我怎么听说除了这个,章老爷子最近迷上了医学,正到处给人看病。

    他不是国学大师吗,什么时候变成国医大师了,真是怪哉。”

    正在喝水的程诺听到这里,差点被呛住。

    为什么好好的国学大师,变成国医大师,这事完全得归咎在程诺身上,要不是他邀请章太炎先生入驻科学院下属医学院,哪会有今天的转变,老了老了,却一门心思往医学方面钻研起来。

    就连上次派伍连德等人前往天津防控,章太炎先生得知后也要动身前往北方,跟着一起去,说是要好好考察一下这些晚辈,人命关天的事,他得好好把关。

    估计一切顺利的话,伍连德、章太炎一行人坐着船已经快到天津了。

    想到这里,程诺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把嘴里的那口茶给咽下去,强装镇定道:“应该还有别的计划吧,大师这么多,再请上一人,应该不成问题,我看王国维先生就挺合适的。”

    蔡元培苦笑道:“有这么简单就好了,如今众人都是避之不及,哪里会想着再跳进这坑里来。”

    王乐之无奈道:“国史馆成立以来成绩未彰,又虚糜经费,无人支持,便将其暂行停办,交由教育部接收,新任教育次长袁希涛酌订办法,便将国史馆并入北京大学,令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由蔡伯伯兼任该处处长。

    每年预算拨款四万元,支持修撰事业。可是这经费问题么,看看就好,不能当真,接到国史馆资料时,除了几包卷宗、一个木质牌子而外,对于国史的材料一篇文字也没有,连编辑的条例也没有一个字。”

    换位思考一下,若是让程诺自己去当这个国史编纂处的处长,到手后只有一个名字外,人员、编制、办公地之类的什么都没有,他也得抓瞎。

    “蔡公你们二位说了这么多,可不是向我诉苦这么简单吧?”程诺转念一想,觉得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莫非是看上我们社科院了?可是眼下就连院长都还没有就位,编史的工作,我们想做也做不来啊。”

    “先别这么急着否定,谁不知道你程大院长招人是一把好手,这活我看就你能行。”蔡元培给程诺重新倒满水,笑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转交过来。

    上面赫然写着《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简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