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漏风的小棉袄

    第一百五十章 漏风的小棉袄 (第1/3页)

    “赈灾的钱不都是我们掏的,福利却只想到我们自己,这有点不合适。”

    仔细想了想,程诺还是准备拒绝,一来他只是筹备人,钱财大多来自于上海各界人士,用大家的钱给自己谋利,确实说不过去,二来他也不准备跟这些公家的人有过多交流,背后惹人非议。

    姜蒋佐却不这么想,还在劝道:“钱虽然不是咱们出的,但整个过程是咱们筹备的,如果没有咱们,这钱根本捐不起来,就算能捐,数额也不会这么大,你不要有心理负担。”

    程诺摇摇头:“就算是要来一个虚职,咱们能拿着这个做什么,具体薪资咱们先放一边,能按时发下来已经是种奢求。况且最后真如咱们所愿,获利颇丰,让上海各界同仁怎么看咱们,咱们还能有脸回去吗?”

    姜蒋佐犹豫片刻后,仍坚持道:“可问题是咱们国内社会,从古至今都是官本位制,莫说陶先生主持修建的学校,就是后面咱们后面建造根据地,一介白衣如何让地方服众?”

    程诺仔细想想姜蒋佐的话,其中不无道理,单单就是他说的陶行知先生筹办的小学,如果校长有着官方身份,那说服家长起来,那要容易许多。就是中间碰上地方上的土绅,如果有个官方身份压着,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在这个年代,地方氏族的力量还是十分顽固,若是铁了心跟程诺他们死磕,还真不好解决。

    而且看陶行知先生的意思,仅仅是在当地建造一个学校,显然是满足不了的他的胃口,那架势有在农村大干一场的想法,甚至想以当地为模板进行试点,以便将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程诺沉默了一会儿,态度有些缓和:“据我了解,公家不一定奖励的就是某些官职,更大程度的是奖章或者嘉奖令,实打实的好处,人家不一定愿意给咱们。”

    正如程诺所说的样子,北洋政府为了鼓励地方绅士进行赈灾,特颁行《义赈奖劝章程》,以彰显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凡捐助义赈款银一千元以上者,由内务部呈请大总统褒扬之。

    未满一千元者,由各地方行政长官按照五个等级给奖,并授予不同级别的银质奖章。如果奖章看不在眼里,还可以选择实职,不过这时就要收取一定的注册费,到了此时,基本上就与赈灾金额无关了。

    历史上阎老西当政时,他爹五台县士绅阎书堂为了给儿子刷名声,在山西发生自然灾害时,特意捐助了十一万元用来帮助地方创建,以工代赈,相继帮忻县、定襄、五台三县通了公路。

    考虑到他儿子已经掌权一方,地方上并没有给他实职,而是给予了嘉奖和勋章,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就当做拍阎老西马屁了。

    这个问题姜蒋佐不是没有考虑过,不过因为来得急,并没有深究,如今被程诺这么一提醒,确实感到有些棘手。

    “致远你说的很对,不过我的意见是,能去试试还是尽量试试。”

    程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道:“看上去熊希龄这个赈灾督办处只是个虚职,实际上跟直隶高官曹锟一个级别,如果真的要尝试性接触,还是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姜蒋佐眼睛一亮,欣喜道:“这么说,你对我的提议赞同了?”

    程诺摇摇头,认真道:“这是同志们的劳动成果,不能把功劳都算我头上,今后也是大家共同努力。所以我的意见是以科学院集体的名义去接触,看看具体效果如何,毕竟未来咱们还是要去办学校,名义上也要受公家管制。”

    “以集体的名义?这也好,眼下你的风头已经很大了,再出名也不一定就是件好事,我回去好好准备一下,看他什么时候有空,咱们就直接拜访。”姜蒋佐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说,显然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程诺笑笑,并没有急着回话,想法虽然挺美好的,但能实打实把东西拿到手,显然是另外一回事。

    把姜蒋佐送走,程诺来到施粥处,实地考察赈灾情况,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李老三一家,正在灶台前系着围裙,向排队的灾民施粥。

    说起来程诺这次回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