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小事一桩

    第一百八十章 小事一桩 (第2/3页)

两个专业方向,欢迎大家前来报考啊。”程诺思索片刻,给出了准确的日期。

    “那……”好事者意义不饶。

    “今天先这样啊,具体详情稍后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今天就先这样了。”没给那人继续问话的机会,程诺看到围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直接就要往远处闪避。

    一般情况下,即便民国初期各大学招生形式五花八门,但是其招生程序还是比较规范的,整体录取较为严格,且不失灵活。

    各大学一般设有招生委员会,由校长、院长、系主任组成,并颁布招生委员会章程,全权负责招生事宜。

    国立大学招生的一般程序是通过报纸发布招生简章,接受报名,组织考试,招生委员会组织阅卷、订定录取标准,在各大报纸公布录取结果。

    各国立大学并没有因为招生形式多样而降低录取标准,反而能够坚持较高的标准,宁缺母滥,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

    比如竺可桢掌管浙江大学时,即使本校教职员、浙江省官员的子女也不能通融。方重夫妇的子女第一次未能考取浙大,次年请求不考而进浙大,竺可桢坚决不同意,认为:

    “如方家子女可以不考而进学校,则任何教职员子女只要中学毕业均可不考进校,我们就戚为特殊阶级,安能如此办理?”

    类似的事情也曾发生在萨本栋、熊庆来、罗家伦等国立大学掌舵者的身上,这为其优秀生源奠定了制度和思想基础。

    但是国立大学招生并不是仅以入学成绩为准,还给那些偏才、怪才、奇才留下了特殊的通道。

    钱钟书、吴晗之入国立清华大学,臧克家之入国立青岛大学,都已传为佳话。

    话句话说,程诺眼下所创办的航校就是为后面兴办理工大学做准备,比如后面的北航,除了培养空军飞行员和民航飞行员外,在理工科上面也有着重要贡献,能被美国制裁就是最好的证书。

    不过,这都是致远航校未来发展的事了。

    饭一口一口的吃,学校一步一步的建。

    说回程诺,好巧不巧,他离去的方向也是陈仲浦赶过来的方向。

    刚扒拉开人群,两人就成功打个照面。

    “致远,今天你干得那是相当不错啊,瞧瞧这全场人数,大致瞅了瞅,至少也有上千观众吧,之前都是洋人给我们表演,你今天可是好好给我们长了脸啊。”一边拉着程诺,陈仲浦一边夸赞。

    这一下弄得程诺都有些不好意思,摸摸后脑勺谦虚道:“运气,运气。”

    陈仲浦故意板着脸,教训道:“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不过要我啊,这么危险的动作让人看着直揪心,尤其是下面的某个人啊,担心地都差点哭了起来,你知道是谁吗?”

    程诺皱着眉头,脑海里闪过一个靓影,不过有些不确定。

    真的会是那个人吗?

    “仲浦先生,真的就是她吗?”程诺试探性地问道。

    陈仲浦冷哼一声:“是不是你想的那个人,自己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说着便指明了一个方向,自己转身向迅哥儿走去。

    顺着方向,程诺果然在那里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但越到那人身旁,程诺的心就越紧张,千言万语到嘴边,只化为了一句话:

    “你还好吗?”

    文茵心中的那点不快早已风吹云散,轻轻点点头:“走走吧。”

    简单,纯粹。

    为了加大航校的影响力,程诺在这里连续飞行了多次,办航校的事让更多人熟知。

    不过在后面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学生录取存在巨大差异,学生籍贯分布呈现出分化的特点,籍贯为江苏、浙江、河北、广东的学生共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各省学生所占比例均在百分之五以上,有的甚至超过百分之十五。

    各省之间的大学入学机会,尤其是国立大学的入学机会分配是极其不平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