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未来安排

    第三十章 未来安排 (第2/3页)

先生请过来,盖一些学校,把基础打好,然后再结合中华职业教育协会,尽可能多的培养产业工人,有了丰厚的人才储备,才能谈诗与远方,枪和大炮。”

    “至于其中的师资资源,刚好趁着一战,开辟化学武器市场的同时,看看能不能从欧洲找些人才回来……”

    看着水缸中的金鱼,范旭东突然来了一句:“致远,你说我们当初学习科学知识,不应该都抱着探索真理的目的吗,如今我们却往实用工业上越走越远,甚至还研究起了化学武器,是不是把路走偏了?”

    程诺愣了一下,随即自嘲道:“我相信科学家终究还是应该一心探求真理的,但是在专心于学问的生涯中有没有让人快乐的、欣慰的回忆呢?如果这些回忆还能为祖国出力、或者和同胞的期望有关,对科学家来说是非常荣幸的事。

    尤其是在国难当道,我们的价值更应该体现在国防事业上,就像那句话所说的,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范旭东突然莫名来了一句:“所以这就是你放弃数学研究,转到化学上的理由吗?”

    】

    程诺的脸瞬间黑了:“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再说了,谁跟你说我要放弃数学了,只是数学探索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中间我想搞点化学换换脑子,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

    范旭东则悄悄把头转过去,撇撇嘴小声都囔道:“你就吹吧。”

    尽管声音比较小,但胜在距离比较近,程诺还是把话给听见了,跨了两步来到范旭东面前,不动声色道:“化学武器眼下咱们确实是造出来了,但防护用品比如防毒面具,咱们的研究还处于一片空白,眼下咱们化学院就你的经验比较丰富,这个事我就交给你了。

    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好说,但是你要尽快拿出一份成果出来,最好是在前往欧洲之前有个大概。”

    眼瞅着还没轻松两天,这就又安排一个活来,范旭东直言欲哭无泪。

    不过打心里还是想去做这个事的,毕竟化学武器这种东西,自己能用,敌方也能用,如果防护装备做的太差劲,实际战场上还是会吃亏。

    想了想,程诺还是决定主动替范旭东分担一下压力:“这样吧,过段时间我把医学院的伍连德院长请过来,他在呼吸道防控方面乃是国际上首屈一指的专家,你们可以互相接触一下,届时你能研究防毒面具,他也能精进医用口罩,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互补。”

    范旭东欣喜道:“差点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专家,伍院长现在在哪?要是距离不算远的话,我亲自去接他。”

    程诺粲然一笑:“不说距离了,单单是时间上,这几天恐怕伍连德院长也忙不开。”

    范旭东好奇道:“我知道他是东北鼠疫解决的首要功臣,莫不是他还远在东北?”

    程诺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当然不是,只不过距离上也不是很近,最近这段时间上海有几处地方莫名发生了疫病,眼下正在上海救助同胞,等忙完这段时间估计才能有空过来,你可以先做着。”

    范旭东也感慨道:“大医治国,中医治人,小医治病。伍院长实乃英杰是也。”

    “矛”和“盾”的事情安排好之后,程诺正式开始远赴欧美的准备。

    一来是兜售化学院研究的化学武器,卖钱是次要的,只要能覆盖掉研发成本就行。

    重要的是积累一些实验数据,借以看看哪种化学武器更能适应战场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将欧洲战场上的所见所得编制成课本,以便将来进行化学武器的教育。

    作战计划、训练、武器开发等等方面,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二来是看看能不能从德国那里,聘(guai)请(mai)一些专业性更强的化学人才。

    无论是一战前还是一战后,德国的化工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化学武器的研发,更是独步全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