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第三十一章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第3/3页)

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拿完东西咱们就好。」

    谈到战争局势,梁启超有些伤感:「自然界的暴力,远不及人类,野蛮人的暴力,又远不及文明人,在所谓光华烂漫的文明,究竟将来作何结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栗,到头来欧洲不过是做了一场科学的梦。」

    程诺摇摇头:「可我们国家现在连做梦的资格都没有。」

    梁启超有些不服气:「若是真按照你所说的,德国失败,我们可就是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国际政治舞台,这可是百年未有之大改变,虽然没做梦,但梦已经照进现实。」

    有着后面的巴黎和会,程诺虽然不想打击,但又不想梁启超因为过高期待,导致最后过于失望,想了想还是说道:「没有煤钢打下的国民工业基础,世界无公法,公法者,强者庄严其权力之具也。」

    梁启超虽然想反驳,但自己想想西方列强的所作所为,理智告诉他,程诺说的是事实。

    但情感又不允许他继续往下想,后果实在是太可怕,掩耳盗铃般转移话题:「普朗克这边,你下面准备怎么办?」

    程诺努努嘴:「西方哲人歌德曾说,只要人在追求,那他就难免迷茫。眼下这封电报就是他迷茫的表现,咱们当然有责任替他破除这份迷茫咯,该去还是去。」

    顿了顿,程诺感慨道:「其实这也不怪他,眼下的欧战哪有什么正义之分,大家都是支持自己的国家,他作为德国人,支持自己国家也是应该的,错就错在他德国是战败国。」

    梁启超有些困惑:「这是何解?」

    程诺笑着解释:「去年我就代表科学院,向全球各大国家发出邀请,邀请他们过来参加我们科学院的年会,任公先生你知道为什么最后我们没有做成吗?」

    梁启超问道:「为何?」

    程诺哂笑道:「民族主义高涨,当然是大家都忙着打仗嘞,这方面美国做的可比德国要激进的多了。」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后来者」,美国在1917年4月参战后动员了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为战争服务,以赢得这场「总体战」的胜利。

    由于美德关系急剧恶化乃至两国最终断交,美国国内反德情绪高涨。在这一形势下,高等教育界普遍表现出强烈的战争热情,积极支持联邦政府备战和参战。

    不用政府发号施令,美国高等教育界自发组织起来,于1917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威廉·麦克来伦的发起下成立了「校际信息局」,用以「协助政府招募有志于从军的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并将他们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各施所长」。

    而程诺的母校哈佛啊大学则成立了军事委员会,以「组织和协调哈佛大学备战计划的一切活动」,确保「哈佛大学的所有设施都能被充分地用以支持战争」,表示我校很清楚应如何为政府提供帮助,将竭尽全力来满足政府的需要。

    在一片群起响应的主战氛围中,反对战争的个人或组织均有可能被扣上「叛徒」或「美女干」的帽子。

    在数百所高校化学实验室里,教授们响应号召,在政府指导下开展

    研究。」

    至1918年6月,战争部正式组建了「化学战部队」,下设七大部门,其中的「研究部」设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利坚大学。该大学拥有当时全美最大的化学武器实验室,至今仍被视为美国化学武器的摇篮。

    化学武器研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最大的政府性研究项目,规模空前。有学者估计,美国在该项目***动员了至少1900名科学家。也有学者认为,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人数不止于此,可能多达约5500人。

    这样看来,如果不是程诺开挂,仅仅是他带领百人团队,就想研究化学武器,与美国相比,实在是不够看。

    但工业之事,不可能所有技术攻关都交给程诺一人,这也是程诺赴欧的重要原因。

    技术、人才、设备等问题,都需要抓住一战的小尾巴,尽快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