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工人报(修订完毕)

    第三十七章 工人报(修订完毕) (第2/3页)

中国华工来到了法国的哈维尔,当地法国人民热烈的欢呼和雀跃,市民们聚集起来,欢迎中国华工的到来……】

    饶是程诺知道一战胜利后,这些华工们的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但此时此刻不得不为这些华工同胞感到自豪。

    后来程诺也了解到,正是因为中国劳工的认真严谨、吃苦耐劳、身体强壮以及极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法国国防部和军械部的认可,这些部门一度只招募中国劳工,当时重要港口要塞的起重机大部分都由中国劳工操控。

    但是战争结束后,曾经的前线地区几乎处于没有法律管束的状态,离那里最近的警察局往往也有几十公里远的距离,少数返家的居民大多住在碉堡或是匆忙建成的小木屋里。

    这些华工,又成了所有未侦破的犯罪案件最理想的替罪羊。

    不过眼下因为德军大炮技术的发展,猛烈的炮击和轰炸使得战场上没有安全区域可言,后面几个月盟军还将发起大规模反攻,胜负悬而未决,英属华工们的生命完全得不到保障。

    当初被承诺不会投入到军事行动中的华工,实质上很多人成为战争中的炮灰。

    最夸张的一点就是在德国飞机轰炸时填补机场的弹坑,随时会有被炸的风险。

    即便是在一战结束,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并准备离开时,英属却依然被要求工作,要求负责清理战争所留下的烂摊子,其中有很多还装有实弹,同时还负责埋藏尸骨。

    而英国给出的理由便是三年合同还未到期,需要继续履行。

    想到这里,程诺对英国恶感更深了,必须得想办法从他们身上讨下一笔债务来。

    不过眼下么,还不是时候,距离盟军反攻还有一段时间。

    想了想,程诺说道:“咱们的格局不妨放大一些,不是要筹备华工报纸吗,之前设想的读者都是自己同胞,但回去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发现还不够好,对于我们华工的帮助及处境的改善非常有限。”

    史义瑄有些糊涂,疑惑道:“你的意思是,咱们要扩大报纸受众?”

    程诺解释道:“当然了,咱们华工踏实聪明、吃苦耐劳,不比小日本那几十名护士来的强来的作用大,但人家小日本就是舍得宣传,说我们是干体力活的未开化的苦力,他们派遣女性护工的举动才具有现代意义,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这话还没说完,史义瑄直接怒斥道:“这明明是胡扯嘛,说不知道他们那些护士是干嘛的,明明……嗐,我们吃亏就吃亏在了这张嘴上。”

    程诺感慨道:“现在我们是做十分工,只宣传了一分,效果很差,让人把我们华工的作用都给忽视了,而且公家指望不住,导致我们也没有一个统一反馈的渠道。

    所以这才想到咱们筹备的这份报纸,不仅要展现我们华工的风貌,也要积极向整个欧洲世界发出我们华工的声音,哪怕只做了五分工,也要宣传出十分的效果来。”

    史义瑄激动之余,心里有些打鼓:“可是内敛和中庸是我们的文化特色,即便是咱们把台子搭起来了,没有华工在上面唱戏,场面也不会太好看吧?”

    程诺笑着摇摇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怎么知道咱们这些华工同胞不想发声,不想来一段有滋有味的欧洲‘梆子’?听我的去做就是了,做好了不光对华工有好处,对咱们国家形象也有好处。”

    史义瑄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点点头,又问道:“那这份报纸你想好叫什么名字吗?”

    程诺脱口而出:“就叫《工人周报》!”

    有了程诺的安排,《工人周报》在兼顾教育职能的同时,为了增强娱乐性和可读性,达到缓解精神压力、丰富文化生活的效果,这些报刊加入不少娱乐消遣性的内容。

    同时,还收集报道各地华工的生活状况和最新资讯,以便增进各方华工联系,团结一心。

    除此之外还设有休闲板块,题材从名人名迹、战争场景到日常生活等,涉及面十分广泛。还会刊登各种寓言故事和,用来说明深刻道理,颇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避免说教。

    中间程诺为了鼓励广大华工发声,还设置有每期的征稿活动,题材、内容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