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粮食换技术

    第四十二章 粮食换技术 (第2/3页)

门将出口控制权还给工业家们,于是成吨的德国钢铁通过瑞士运抵法国和意大利,也就是德国的敌人手里。

    更为夸张的是,因为英国出台政策禁止钢铁出口,以扩充自身的军需生产,导致国际市场钢铁价格飙升,进而德国流出去的钢铁越来越多,德国国内市场的混乱,不仅钢价暴涨,而且军事订单被极大地推迟交付。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克虏伯这些公司是毫不介意把国家底线往下继续拉一拉。

    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咖啡,程诺轻轻抿了一口:“其实我们是来做粮食生意的,准确点说,就是用粮食换你们的工业设备和技术。”

    听完这话的古斯塔夫哈哈大笑,忍不住翘着二郎腿:“小朋友,你是不是在逗我,我们德意志帝国可是当今世界上工业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凭借着我们的合成氨技术,我们的粮食高产到吃不完。

    不过看在你是哈伯教授朋友的面子上,我愿意跟你进行交易,只不过价格么……”

    古斯塔夫晃着二郎腿,一脸肉痛道:“战前国际市场上什么价格,我代表克虏伯公司愿意全部收购,甚至还可以高于平均价格一成,不让我们克虏伯的朋友吃亏。”

    程诺哑然失笑,饶有深意道:“是嘛,看起来还是我们赚便宜了?”

    古斯塔夫豪放道:“那是当然了,不为别的,就为交个远东的朋友。”

    程诺摇摇头,自顾自说道:“可我听说眼下的德国可是在闹饥荒,不夸张地说,柏林有成千上万居民每天为获得一点肉屑或者一小片猪油而斗争,这时还用战前的价格,这朋友当的是不是有点……嗯,失败?”

    古斯塔夫立马收起二郎腿,眼中泛起凶光:“原来这些你都知道,还拿来取笑我?”

    眼下的德国虽然有合成氨的技术,但由于原材料的短缺,造成饲料与肥料的贵乏,进而导致 1916年夏天德国马铃薯歉收,并使 1916~1917年的德国冬天成为难熬的“芜菁之冬”。

    当然,农业困境促使德国作出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的决策,而无限制潜艇战使中立国美国加入战局,加速了德国的战败,可谓是一环套一环。

    对于古斯塔夫话里话外的不客气,程诺并没有当回事,反而又抿了一口咖啡,慢悠悠道:“远东有一位先哲名叫孔子,他有一句话非常好,叫做‘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虽然在前些年你们凭借坚船利炮打败了东方农业国家,向世人告戒着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现代战争的产业基础,然而,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并没有改变。”

    古斯塔夫默不作声,不过看着眼中不时闪过的流光,显然是听了进去。

    程诺自顾自把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打开,从中拿出一份文件,在桌上摊开后赫然是一份欧洲地图,上面正是当下一战战场各国的局势。

    指着上面的德国,程诺说到:“对于工业国来说,要维持大量非农业人口的存活,要么依靠其自身农业生产力,要么只能通过进口农产品来弥补本国农业生产的不足。

    一旦工业国的农产品保障要靠进口来补充,在战时切断该补充渠道,就会造成较大打击,眼下的德国,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

    虽然不想承认,但眼下德国糟糕的情况古斯塔夫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明白,德国农业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但相对于自然力来说,还是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

    不过古斯塔夫还想继续挣扎一会儿,嘴硬道:“是,我承认德国进口的食品一直在进口商品中保持着不低的份额,眼下民众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但是英国同样存在着初级产品供应软肋。

    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在英国人之后再倒下,我们就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程诺似笑非笑:“可是有一条你不要忘了,你们德国缺乏切断英国供应链的海军实力,而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