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翻译翻译,什么叫做TM的工业明珠

    第五十五章 翻译翻译,什么叫做TM的工业明珠 (第2/3页)

,想再追赶,必须花上十倍乃至百倍的功夫,而且还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至于《国民》杂志上我刚刚把造船称之为‘工业明珠’,你说得对,这里很不合适,我准备把它修改一下。”

    姜蒋佐看到程诺主动退让一步感到十分高兴,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有点不符合程诺的作风,迟疑道:“不叫‘工业明珠’了,那你准备叫什么,或者说什么名字都不叫?”

    “那当然不是了。”看着《国民》杂志上刊登的中国第一艘实用蒸汽船“黄鹄”号的照片,程诺认真道:“近代世界大国之崛起,无一不是起步于造船,经略于海洋,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

    姜蒋佐心里暗道不妙,赶紧问道:“所以你把他叫做什么?”

    程诺自信道:“德国有一个著名学者叫做恩格斯,他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说现代舰船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所以我把造船改称为‘综合工业之冠’!”

    姜蒋佐顿时着急了:“致远,你可要三思啊,培养公信力本来就难,三番两次透支后,想再补回来那可是难上加难啊!”

    程诺笑着解释道:“我这话不还是没说完嘛,一艘大型船舶,不仅有动力、发电、通讯、供水以及废弃物的处理,还有雷达导航系统和完善的生活设施,说是一座在海洋上流动的‘中小城市’也不为过。

    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而且具有较强的产业拉动作用。换句话说,在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里,造船业只是个药引子,重要的是借着它发展与其相关的其它工业项目,牵一发而动全局,进而改变整个国家工业的局势!”

    与前面的造飞机式的“大yue进”有所不同,程诺这次的选择是慎之又慎,完全是顺着我们国家工业发展脉搏的走向而制定的计划。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是以造船工业为先导的。

    虽然跟西方国家先有原材料工业、机器制造业和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然后才出现船舶工业的发展走势不同,我们是在殖民者入侵的紧迫形势下,为自强御侮而在没有其它工业支援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但时间过去将近半个世纪,再笨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产业工人就不说了,巴玉藻造飞机的主要工人,甚至都是从造船、修船师傅转行而来。

    技术储备方面也有积累,德国的机器、法国的工艺、美国的设计等,虽然都是万国牌,机器又老又旧,但够用耐操就行。

    当然,以江南制造所为代表的国内造船业也不是全是优点,极其致命的是,从原料的购置,到轮船的设计,再到制作的工业全部都由外国人掌控。

    作为缺乏重工业基础的中国,每一艘国造舰船的原材料都必须依靠进口,制造工作均由洋匠指导进行;所谓自行设计,大半还是测绘外国图纸。

    成船数量既少,工期自然延长,原材料和工程费用即不断上升,以至于国造舰船的价格几乎3倍于外购舰艇。

    从程诺嘴里得知到这段历史后,姜蒋佐也是深有感触:“怪不得造船不如买船,原来根源在这。”

    程诺叹了口气,补充道:“我国造船,不管是木、铁,还是钢、铜等原材料,基本上全部都从外国购买,就算是没有欧战的爆发,价格没那么高,但这期间还有运费,加上倒买倒卖的中介费,上下打点的公关费……

    七七八八加在一起,我们国家造船仅工料费就比外国同类产品要贵一半以上,似乎除了国货这个牌子外,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大家从商都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公益,自然不会选择国货,恶性循环之下,可想而知。”

    按照大义,姜蒋佐很想支持程诺的想法,可想到又要投入一大笔钱下去,能不能砸出点浪花尚且未知,便犹豫道:“但也不用什么担子都压在咱们身上吧,咱们肩上已经不轻松了。”

    “人人遇难都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