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定军山

    第七十四章 定军山 (第2/3页)

心扶刘主,

    扭转汉室锦家邦。

    山人诸葛亮……”

    轻轻拍拍桌子上的留声机,张孝若的脸上难掩自得之色:“父亲,听出来这是谁唱的了吗?”

    张謇闭眼沉思片刻,随即意识到什么的他惊讶道:“莫非是谭鑫培谭大家的《定军山》?他不是去年刚刚过世吗?你是从哪个地方弄来的?”

    张孝若笑呵呵道:“这是百代出品的第一批长篇,知道父亲喜欢京剧,专门想办法给弄过来了,除了《定军山》外,我这里还有《卖马》,不知道父亲是否满意?”

    此时的张謇并没有正面回复儿子的话,而是满脸欣慰的从茶桌上拿起《申报》,将报纸抻平慢慢看起来,摇头晃脑,显然心情十分不错。

    可惜这短暂的祥和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是过去几个呼吸的时间,张謇脸上的笑意就逐渐消失,随即慢慢凝重,反复看了三遍,每个字都仔细咀嚼后,最后化为激动二字写在脸上。

    “孝若,你快过来看看,这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可是真的?我这老花眼实在是不敢相信。”

    少见父亲这般模样,张孝若也收起脸上的笑容,走过来坐在张謇身边,接过报纸认真地看起来。

    “祝贺求新机器厂成功轧钢

    近日,在程诺教授、朱志尧厂长、陈兆锵等人的支持下,求新机器厂成功炼制优质钢材,并轧取钢板,品质优越,比之国际市场所售卖的钢材质量要更胜一筹,价格方面更是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据悉第一批钢材首次使用在美国万吨巨轮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表示未来该钢材不仅可以用在造船、造车、造大炮,更可以直接用在民用方面,将有力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如果说之前国人实业家们的头顶笼罩着阴影,那么今天将是改天换日的一天,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原材料方面被列强钳制,可以大胆的发展自由工业产业,在此希望程教授可以在民族工业的统一战线上,不要给该钢材生产设限……

    对于业界同仁的恭贺和请求,程教授在感谢之余也会积极扩大产量,确保发挥求新机器厂的领头羊作用,只要有需求,求新机器厂的钢材就尽量满足,实业兴国,同时在这里也希望广大有志青年报名加入求新这个大家庭……

    本报记者李天佑”

    新闻虽短,但内容足够劲爆。

    哪怕张孝若之前对程诺了解不多,兴趣也并不浓厚,但现在看到报纸上的新闻后,双手也忍不住颤抖起来:

    “父亲,你说说这《申报》上面不会刊登假新闻吧?要是那样的话,这可就是惊天大料。”

    “《申报》在业界有口皆碑,你觉得它会干这种自掘坟墓的事吗?”

    张謇虽然较之钢材已经平静了许多,但此时他也有些口干舌燥,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喝下去才觉得心脏的跳动没有刚才那么剧烈。

    “可是这进程也太快了吧,我还记得年初的时候,求新机器厂已经半死不活,当时朱志尧还找上门来,找我们筹集资金,眼看着只剩下破产和被收购两条路可走……万万没想到眼下的它不仅闯过难关,还带来了一份这么大的礼物。”

    作为民营机械行业的领军者,求新机器厂的牌子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初有难时,商界出了不少力气去帮忙。

    上海地方绅董、商会都反对将求新机器厂售与洋商,要求北洋政府收为官办,但北洋政府没有接受。后来几经交涉,北洋政府不得已退后一步,表示可以核准后进行中法合办。

    当然,所谓的中法合办,只不过是维持表皮的脸面罢了,实质上真走到那一步,也都是法国人说了算。

    好在程诺及时杀出来,不仅拯救了求新机器厂,还提供了这么大的一份技术方案支持,让阅读报纸的张孝若啧啧称赞。

    “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张謇拿过报纸,现在看到这个新闻还是有些恍惚:“先前让你跟致远接触,你还不乐意,现在想再拜访人家,估计都协调不出人间了,人人都想巴结这个财神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