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树靶子

    第七十八章 树靶子 (第2/3页)

复杂,

    据我所知,京师警察厅以登载两国借款消息,封闭了相当多的报馆,就连李先生的《CZ报》也没放过,局势对我们非常不利!”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程诺叹了一口气,转身靠着栏杆:“而且我不仅知道这些,我还了解到东洋公家照会北洋公家,将按照《陆军共同防敌协定》在北边增兵至6万人,并且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对啊!”姜蒋佐站到程诺面前,激动道:“明知山有虎,为什么偏向虎山行?”

    “很简单,正是因为北洋公家指望不上,我们才要借着民族情感,将大家团结在我们身边。”程诺全盘托出。

    “你说的是民*主*?”姜蒋佐迟疑道。

    程诺不置可否,在地上捡起一张纸折成飞机,哈口气,然后尽力往天上飞:“无论是我们造船还是研究钢板,亦或者后面的合成钢技术,追求的都是用国产替代进口。

    进口替代本身并非纯粹的经济考虑,而往往包含着发展本国产业的民*主*成分,而这种民**义精神往往嵌于企业家精神之中,比如求新的朱志尧同志,创厂的缘由也是为了立国家富强之基。”

    纵观整个民族经济发展历史,我国民族企业家的创业热情既是新兴市场高额利润刺激的产物,又有富国强兵的民*主*诉求,而这也是一战期间民族实业得到飞跃式发展的双翼。

    事实上,民族国家建构进程背后往往涌动着民族*这一意识形态,政治民*却恰为民族观念所蕴含,并且是最终注定的趋向。

    换言之,民*主*既能引发对外竞争性,又能引发启蒙的民*理想。

    可惜历史终究没有像这些有志之士想的那样,民族实业的发展几乎全靠自身,所提交的有关发展工业的的议案中,能真正落实下来的不过寥寥。

    “哪怕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但还是得承认,东洋人的民*主*动机相当强烈,而他们公家对这个又比较看重,所以哪怕在同一个起跑线开始出发,我们现在已经落后很多了。”看着飞机,程诺感慨道。

    以上这些话姜蒋佐听进去了,只不过暂时并没有彻底吸收,脑门上依然顶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你是想说公家指望不上,索性直接将他们跳过,用民**义的旗号团结一批实业家和买家?”

    程诺摆摆手,解释道:“事实上民*主*也有强弱之分,流于表面的、三心二意的民*主*完全无助于落后国家的工业化,比如我的老朋友张老,早些年也非常赞同发展机械重工业,可轮到实际行动上,却持悲观态度。”

    以张謇为例,他虽然早在清末就鼓吹自主发展机械工业,1913年就任农商总长时却又认为“由钢铁而生之机械工厂,亦可听欧美人建设”。

    此种思想倾向虽然有利于轻工业的发展,但对本国战略性产业却会形成冲击,逐步形成“造不如买”的观点。

    所以程诺所设想的就是在没有一个健全根据地的情况下,尽可能团结更多的民族企业,模拟出一个国家所未能提供的保护性机制,保障企业的技术发展,进而提升行业的技术存量。

    至于消费者群体,这个时代“支持国货”的口号远比其他时期更加响亮。

    “挑衅他,激怒他,然后让他更加癫狂,从而做出更多不理智的行为,这样我们的民*主*情感则愈加澎湃。”程诺拍着栏杆,叹了口气说道:“虽然有些不地道,可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准确点来说,程诺这个行为也是向后世的“吃萝卜”学习的,经常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看到我们在国际上吃亏。

    整个形象就是纯洁善良,整日被外国大灰狼欺负。

    可仔细一想,世界经济实力排名第二,国土面积排行第三,那舰艇跟不要钱似的不要下饺子,居然天天被人欺辱,什么便宜都没捞着,这显然很不符合常理。

    而姜蒋佐哪里知道这些,只是一个劲的点头:“拉仇恨树靶子,我懂了。”

    “懂了就好,我们往前走的每一步都很不容易,但正因为不容易,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