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收线

    第六十九章:收线 (第1/3页)

    正史上的记载在某些时候不一定准确,毕竟写史和修史的终究是人。

    明代几本史书之间经常会出现偏差,记载不同的事情,后人研究也只能从其中相互印证,找出最符合逻辑的解释,但是有些事情终究是难以复原全貌。

    不过高杰在背叛李自成这一段记载却是没有什么出入,《明史》之中有一句话描写的很清楚。

    “自成妻邢氏武多智,掌军资,每日支粮仗。”

    “杰过氏营,分合符验。氏伟杰貌,与之通。”

    “恐自成觉,谋归降,次年八月遂窃邢氏来归。”

    就是说李自成的妻子邢氏掌管军姿,高杰在营帐中交符验合的时候,邢氏因为容貌俊朗,两人之间开始有了私情。

    而后高杰害怕李自成发觉,便谋划归降,于是在八年的八月和邢氏两人一起归降。

    后来高杰便被洪承畴安排到了贺人龙的麾下。

    陈望很清楚,如今的高杰现在应该是十分慌张,恐怕是李自成或则是旁人已经是发现了一些端倪。

    原本的时空之中,在八月的时候。

    明军接连遭遇兵败,兵力已是捉襟见肘。

    洪承畴麾下的兵力就是加上征召而来的兵员也不过仅有一万二千人左右。

    高迎祥、张献忠聚众二十五万余人,于兴平之西。

    而平凉府的流寇更是一路高歌猛进,连败明军。

    李自成、惠登相两人先后于襄乐、湫头镇两地大败明军,一路南下,明军一路丢盔弃甲。

    三路大军自三方袭来,西安府西北部州县几乎尽皆沦陷。

    那个时候在陕西,高迎祥是完全占据了上风,洪承畴所率领的明军只有了守势,根本没有人知道能不能守住西安府。

    但就是那种情况之下,在明军连番遭遇败绩,损兵折将,兵微将寡的时候,高杰仍旧选择了投降。

    唯一的原因,就是高杰当时已经是处于极度惊慌失措的状态。

    高杰和邢氏私通的事情,多半是被发现了些许的端倪,难以再继续隐瞒下去了。

    而现在正是崇祯八年的八月,高杰叛逃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