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临阵

    第一百零三章 :临阵 (第1/3页)

    三山营地之中人马喧腾,人流往来摩肩接踵。

    中山大营的中军被李养纯立于山顶是一处颇广的平地,一顶巨大的中军青幕屹立于其正中央的位置。

    从山麓到山腰再到山顶,层层的军帐环绕着那顶青幕大帐,犹如众星捧月一般将其护在正中。

    中军青幕大帐的正前方,一面湛蓝色的大纛旗立于阔地之上。

    四下皆是身穿着蓝色铆钉布面甲,头戴无缨高顶顿项盔,盔缠蓝巾,全副武装,身罩蓝袍的披甲锐士。

    这些正是李养纯麾下的精骑。

    李养纯是陕北人,也是出身边军,曾任把总。

    陕北大旱,积年欠饷,李养纯也参与了那一段大规模的兵变。

    他和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属于是第一批起事者。

    李养纯麾下精骑多是固原、延绥两镇的逃亡边军,还有从尸山血海之中杀出来的老兵。

    比起一般义军营中的精骑明显是要强了整整一个档次,不仅是战力和精气神上的差别。

    李养纯麾下的部众,最为瞩目的还是衣甲上的整齐。

    一众精骑几乎皆穿蓝袍蓝衣,打蓝旗戴蓝巾。

    步队、饥兵皆戴蓝巾,老卒锐士穿戴蓝衣。

    三山营地层层叠叠,布置虽然没有出彩的地方,但是也没有多少的错漏。

    老弱营地居中,饥兵营地次之,步队、马军营地层叠交错居于外侧。

    精骑则是集中于中军方位随时可以策应另外两山。

    打仗打了多年,要还只是一个把总的水平,李养纯也不可能成为一营之主。

    现在整个义军共有十三家七十二营,共尊闯王高迎祥为盟主。

    家是在崇祯八年之后才定下来的称号,原先都是称为营。

    最初王嘉胤称王建制,统领诸部,分封三十六营,进取山陕两省。

    王嘉胤曾为边兵,后来因为欠饷逃亡归里。

    崇祯元年因年荒乏食,率众起义于府谷。

    所以最初营的编制也是按照明军的镇戍营兵制来制订,不过后来因为实际的情况不同,编制自然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现在「家」是最大的编制。

    次于「家」的称为「营」。

    「营」下又有「大营」「小营」之分。

    「大营」的人数基本都在万人之上,精骑千人起底,李养纯就是大营的首领。

    「小营」或千人或数千人不等,数百精骑为骨干,爬天王就是小营的首领。

    「家」「营「之下有「总管」「管队」诸种名称。

    不同的营下称呼又有不同,因为地域等原因,编制极为杂乱。

    整个义军之***有十三家。

    分别是:

    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

    革里眼贺一龙、改世王许可变、左金王贺锦。….

    过天星惠登相、射塌天李万庆、曹操罗汝才。

    混十万马进忠、横天王王子顺、顺天王贺国观、九条龙。

    又有七十二营的编制,七十二营之中有独立于十三家外,也有从属于十三家中。

    高迎祥的势力为诸营之首,现在成功的登上了盟主之位,但是也无法真正的掌控诸营。

    十三家之中都有阵营派系之分,七十二营也是同样。

    像满天星、混天星是七十二营中的首领,他们就是从属于过天星惠登相的麾下。

    爬天王林胜泉则是从属于改世王许可变的麾下,是其麾下的四队掌盘子。

    四天王李养纯独立于十三家之外,没有直属于任何一家。

    他和爬天王的名号虽然都带着天王,但是却并非是一路。

    在站队的时候李养纯一直都是站在高迎祥的一方,算起来是半个高迎祥阵营中的人。

    中军帐中,爬天王林胜泉一身亮金色的鱼鳞甲,挺着将军肚,大大咧咧的坐于右首,喝着碗中的茶水。

    李过则是要低调的多,只是穿着一件轻便的赤色罩甲,小心谨慎的坐在左首的位置。

    李过双眉紧皱,他的手虽然放在了茶盏之上,但是没有拿起来。

    大敌临前,他哪里还有心思饮水喝茶。

    这一月以来,李过真的已经是心力憔悴,一路上那官军的骑兵就如跗骨之蛆一般缠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