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北上!

    第一百五十六章:北上! (第3/3页)

了,反正他也并不清楚城外的具体情况。

    闯军再次返回汉中的时间和陈望推算的更迟一些。

    闯军再次出现在兴安城下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十五日的上午。

    在闯军的先锋骑兵抵达兴安城外之时,就已经是有人通知了陈望。

    等到陈望穿上甲胃登上兴安城的城楼之时,大队的闯军骑兵正从官道之上呼啸而过。

    大概有上万的闯军骑兵经过近四个时辰之后临近黄昏,闯军的步队才从地平线上出现。

    他们浩浩荡荡而来,他们的队列遮蔽了整个官道,甚至是排到了官道之外。

    这一次闯军并没有在兴安城下停留,既没有摆出攻城的态度,也没有大举围城。

    闯军只留下了数营兵马戒备着兴安城,以防止兴安城中的明军突然出击。

    其余的闯军全都是顺着官道埋头前进,他们的目的明确一路向着西北方向,向着汉阴而去。

    大量的车马滚滚向西,在其后方是连绵不绝的步队和饥兵。

    陕西中北部的旱情似乎对汉中也产生了影响,兴安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汉水的水线甚至都因此下降了不少。

    时间已入六月,暑气渐浓,各地的气温正在不断的攀升,这也使得环境越发的干燥。

    官道之上,大量的烟尘随着车马的移动与人的脚步缓缓升腾而起,使得整个兴安城外仿佛发生了雾霾一般。

    陈功、唐世平、胡知义等人都聚集在陈望的旁边。

    陈望注视着城外的正在行进大队流寇,上一次他见到的闯军流寇足有二十多万,但是大部分都是远观。

    但是这一次,闯军没有在城外安营扎寨,而是从兴安城的旁侧直接掠过。

    陈望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当初左良玉和祖宽两人领着将近上万的兵马,却都不敢进攻的原因了。

    闯军的队列阔达一里,络绎不绝,犹如江河一般从城外奔流而过。

    密密麻麻的闯兵犹如蝗群一般,他们黑压压的铺满了兴安城外的整条官道,车马绵延难以穷尽。

    视线之中,尽是裹着灰色头巾的闯军军卒,密集的长矛遮蔽了他们头顶的天空,无数的旌旗在劲风之中猎猎而动。

    陈功和唐世平等人皆是面色凝重,注意着城外的闯军。

    胡知义微微皱眉,他发现了其中的不对,沉声道。

    “城外行进的流寇,好像不是只有高迎祥麾下的部队。”

    陈望双目微眯,眼神微动,顺着胡知义手指的方向看去。

    他之前的注意力都被闯军的声势所吸引,却是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细节。

    胡知义所指的方向,他看到了不少流寇的马军,他们的队伍比起高迎祥麾下的闯军骑兵队伍要杂乱的多。

    陈望扫视着官道之上正在路过的闯军,仔细的观察着队伍之中的军兵。

    这一眼果然发现了很多不对劲的地方。

    城外确实不仅仅只有闯军,还有其他的流寇,而且陈望还有一个新的发现。

    “你们有没有看到闯军的老营?”

    陈望口中的老营指的就是闯军之中的老弱妇孺,官兵称呼流寇之中的老弱妇孺一般都用老营代指。

    站在陈望的唐世平和陈功等人听到陈望的询问,都是看着城外正在行进的流寇观察了起来。

    “好像一直没有看到。”

    唐世平收回了目光,他观察了一圈,只看到大队的马兵和步队,当即沉声回答道。

    陈功眼神微动,补充道。

    “队列之中好像也没有多少的饥兵。”

    陈望双目微凝,按刀的手下意识再度握紧了几分。

    虽然信息很少,但是有些东西已经可以确定。

    高迎祥的计划没有改变。

    这一次。

    他仍然要汉中,兵出子午谷,袭取西安!

    ……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五》:

    “秦贼一字王等部众二十万,撞天王统十七万,自潼关出犯阌乡、灵宝。”

    “大队东行,尘埃涨天,阔四十里,络绎百里,老弱居中,精骑居外。”

    “左良玉与总兵祖宽两军相隔,东西七十里,遥望山头,不敢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