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工匠

    第一百八十二章:工匠 (第1/3页)

    这个时候并没有不允许招募童工这么一说,这些串绳的孩童都是各个军匠家中的孩子,在工坊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忙。

    明兴灭元之后,因为断代的问题,所以不少的制度都只能是沿用元朝。

    其中就有户籍上的的制度,普通的百姓被分为民、军、匠等户口。

    军户、匠户皆是代代相传,世代承袭,不得改易。

    这些孩童他们以后也将会成为工匠,接替他们父辈的工作,现在在坊内其实就是在帮工学徒的活计。

    陈望走至近前,从桌上拿起一块用于制作铁遮臂的铁甲叶片。

    明时普遍在军中装备铁制的遮臂,又叫做臂手或是臂缚,外层以细钢片层层叠叠连缀而成,防护区域包括整条手臂,

    再用熟狗皮作衬里,皮绳作带,手臂内侧的袖子则用紬布缝成。

    合格的遮臂对于刀砍枪刺和弓箭射击都有着极好的防护。

    现在所做的正是第一道工序,先用绳索将这些甲片串联起来,使其初步成型。

    陈望没有锻造的经验,看不出什么门道,但是从第一感觉来说,军器局内的氛围还算是不错,工匠们虽然沉默不语,但是兵刃的时候还算是认真负责,起码没有磨洋工的人存在。

    工坊之中的打铁声还有各式的声响逐渐的平息了下来,一众工匠皆是将眼神躲闪,畏畏缩缩。

    他们虽然很多人都不认识陈望,但是他们能够看到陈望身上的装束。

    甲衣华巾,腰刀鞓带,就是其脚下穿着的那一双牛皮官靴,花上他们一个月劳作得来的银钱恐怕都不一定买得起。

    坊内的一众军匠也都注意到了还有十余名罩袍束带,挂弓带刀的甲士跟随在其后。

    这些甲士看上去气势迫人,杀气腾腾,眉目流转之间凶厉难掩,比起李同知麾下的那些家丁看上去还要强得多。

    能带这样家丁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小官,而且最重要的是跟在那人旁边的人坊内的一众工匠都认识,那是他们现在军器局的主官——唐世平。

    陈望走进的这处工坊是专门制作的甲胄的工坊,负责的匠头名叫江万山。

    江万山一开始正在教着自己的徒弟应当如何打制明盔的细节,全神贯注之中没有注意到陈望走进了工坊。

    不过看到的人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提醒了江万山。

    江万山发现了陈望之后显得极为紧张,连忙丢下了手中的事务,快步走上了见礼。

    “此人名叫江万山,甲胄坊目前基本都是由他负责,他就是匠头。”

    唐世平见到江万山过来,稍微上前了些许,低声向着陈望禀报道。

    “负责兵器打制的匠头名叫齐正松,我已经派人去通知了,应该马上就到了。”

    陈望微微颔首,唐世平做事有条理,很多事情不需要他说出来就知晓应该如何去做。

    陈望上下打量了一眼江万山。

    江万山穿着一件灰色粗布交领短褐,用布带束腰,头上用青布头巾包头,在发鬓处打了一个结。

    看起来大概四十多岁的年纪,蓄着一脸的短须,看上去颇为老实忠厚。

    肤色偏红,或许是因为常年身处于熔炉的旁侧。

    “等到遮臂打制完了,你们就开始着手打制甲胄。”

    “打制甲胄,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定不能偷工减料。”

    现在在军中,一共有各式的甲胄差不多四千五百领,加上孙传庭拨来的那一千多领的甲胄,一共有五千五百领。

    这些甲胄大部分都是流寇的手中缴获得来,只有少部分是洪承畴调拨而来的,所以在质量之上基本都是良莠不齐。

    棉甲和锁子甲还好说,质量基本都还算可以。

    布面甲却是相差甚大,按照规定,领叶需用三十片、身叶二百九片、分心叶十七片、肢窝叶二十片,一件布面甲共计需用三百五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