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济南!

    第二百四十八章:济南! (第3/3页)

回答道。

    “济南城乃是一省之府,城内百姓数以十万计,而且还是德王封邑,不可不救。”

    “兵部已传令,着副总兵祖宽领本部兵马即日南下驰援。”

    “同时传令高起潜收拢关宁军,孙传庭领陕西军协同驰援,解济南之围。”

    济南城必须要救,哪怕是不能救也要救。

    德王就在济南,若是不救,便是坐失亲藩,这个罪名杨嗣昌背不起,也没有人能够背的起。

    不过如何救援这其中就有讲究了,可以去做文章了。

    只要让人能看到有去救援的意图,也算是救了。

    没有救下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亲藩陷落的罪责到时候找一个人来承担就行。

    目光流转之间,杨嗣昌的脑海之中一瞬间闪过很多人的面容。

    贾庄一战能够战平已经是极为幸运的了,孙传庭麾下的军兵没有能力再奔袭这么远的距离,也没有能力迫使多达六万之数的清军感到危险进而撤围。

    济南陷落几乎已成定局,既然已成定局,那么需要考虑的,自然是如何让济南的陷落损失更小,同时能否考虑能否从其中取利。

    关宁两镇失控已久,这一次济南陷落,山东遭受荼毒,虽然造成的损失巨大,但是也能从这其中去做文章,去削弱关宁两镇之权柄。

    真定、贾庄两战一胜一负,已经证明了很多事情,陕西兵能战,宣大军悍勇。

    国朝可以依靠的不仅仅再如同以往一般只有辽东和蓟州。

    此时以兵败陷藩之由削权,夺兵,纵使关宁集团万般不愿,也必须要咽下这个他们一手酿成的苦果。

    杨嗣昌目光平常,脑海中转瞬之间已是有了谋略。

    关宁两镇骄横与日俱增,甚至一度听调不听宣。

    高起潜那边的真相到底是如何,他现在还不知道。

    到底是高起潜不愿去,还是关宁军不想去。

    此番事变,必须要手段强硬,杀鸡儆猴,敲山震虎,以制蓟辽。

    赏罚不明,不足以服众。

    有功不赏,将致功臣心寒。

    有过不罚,将引群宵仿效,朝廷失威。

    无威不能治军,无威亦不可治国!

    “济南……可还有救……”

    崇祯抬着头,他的眼眸之中带着些许的希冀,他知晓济南被清军围困已是凶多吉少,但是他还是不愿意放下心中的期望。

    “济南城内有战兵近三千,若是召集协防民壮能有数万人之众,济南城坚池固,若是调度的当,东虏未尝能够克城。”

    “只需稍作防守,等到援军赶至,济南之围旦夕可解。”

    杨嗣昌跟崇祯说东虏未尝能够克城,但实则心中已经是放弃了济南。

    虽然已经紧急下令调遣各州府援兵驰援济南,但是杨嗣昌很清楚,这不过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算一下时间,恐怕如今清军已经是将济南围住有两日的时间了,济南之战早已经爆发。

    不过回答崇祯,自然是不可能直接了当的去说济南即将失陷。

    而他说的话并非是假。

    只要援军赶至,济南之围确实旦夕可解。

    但实际上,援军怎么可能赶至。

    兵部连发急令,但是祖宽领兵南下在进入济南府后,却是一直踌躇不前,找寻各种各样的理由。

    而关宁军如今仍在临清周边一代徘徊,也是找寻理由搪塞。

    孙传庭那边回信表示愿意驰援,但是明言孤军难战。

    不过纵使孙传庭敢战,杨嗣昌也不会选择让孙传庭孤军出战。

    孙传庭麾下战兵能战,必须保存下来,现在这种情况投入济南绝对是有去无回。

    刘宇亮麾下倒是还有两三万大军可以调动,但是刘宇亮此时还在保定府,军队也都在保定府内,远水救不了近火。

    杨嗣昌的话,让崇祯眼眸之中的希冀更甚,问道。

    “济南城如今主事者为何人?”

    “山东左布政使,张秉文。”

    不好意思,身体不太舒服,没有撑住说是,这几天我争取保持更新,然后慢慢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