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声东

    第二百五十三章:声东 (第1/3页)

    东方渐白,苍穹放光,天地却仍然还是一片迷茫。

    “咚!”“咚!”“咚!”

    但是济南城下,早已是鼓声如雷,喊杀之声响彻云霄。

    城外数以千计的清军甲兵,踏着鼓点再度汹涌而来。

    济南城墙之上早已经是血流成河,积尸遍地,满目皆是赤红之色。

    清军的攻势比起数日之前更为凶狠,济南城墙之上的防线也因此摇摇欲坠。

    张秉文手执着雁翎刀,从盔沿之上滴落而下的鲜血模糊了他的视野。

    缺乏睡眠导致他的脚步虚浮不已,他的眼眸之中满是血丝,他身穿的甲胄已经九个昼夜没有解下过了。

    盔甲之上很多地方甚至还有刀剑劈砍所留下的痕迹。

    张秉文不是武将,他只是文官。

    但是大明的文官,从来不缺乏上阵的勇气。

    舞刀弄枪张秉文确实是一窍不通,年少之时倒是学过一些所谓剑术,但是也不过是仰慕唐时诗人的洒脱。

    那些用作观赏的剑术再真正的战阵之上又如何能够堪用?

    张秉文知晓自己能够做的不多,他尽力统筹安排好了城防事务,但还是有很多他没有预见的意外发生。

    很多情况之下,他只有身先士卒鼓舞士气,才能够勉强稳定局面。

    “呜————”

    告急的号角声再度传来,打断了张秉文的思绪。

    张秉文转过头向着北方看去,告急号角响起的地方是城墙的最北方。

    随着告急号角声到来的,还有负责镇守北部城墙参政周之训的死讯。

    “呜————”“呜————”

    北部告急的号角声刚刚落下,南部也在此时传来的同样的号角声,紧接着更远处其他段城墙也传来的告急的信号。

    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直冲云霄,回荡在城上城下,贯入耳中。

    城外清军的战鼓声就像是永远不会停止一般,恍若魔音。

    风雪急切。

    张秉文看着周遭恍若炼狱一般的景象,心中满是寒冰。

    “已经是要到结束的时候了吗……”

    九个昼夜的时间,城中守卫的军民们也已经是到了极限。

    城中原先从各地来援的三千兵马,在这九天的时间折了有六成,协防的民壮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巡守四城的秀才,战死者已经超过了二百七十多人。

    德王府的守卫甚至都有大半填进四方的城墙之上。

    东虏破城只是时间的问题。

    张秉文不再去看号角响起的地方,转而向着西北的方向看去。

    前日城外东虏调动大队的兵马向西北方疾驰而去,城中的士气也因此大为振奋。

    东虏调动大队兵马向着西北而去,肯定是因为西北生变。

    而其中最大的可能便是有援军从西北方向而来,否则东虏怎么可能离开济南城下。

    只是当大队的东虏往西北而去之后,城下的东虏却仍然没有放缓攻势,攻势反而更为凌厉。

    之后在西北方向再没有传来任何的消息,济南城的郊外也没有出现任何一支援军的踪影。

    在城中,有人说来援军队畏惧城外的东虏徘徊不敢前。

    有人说来援的军队和东虏大战了一场全军溃败。

    还有人说来没有来援的军队,只是东虏看到城池快要告破,往别处继续去劫掠了。

    城中众说纷纭,人心惶惶,恐慌的情绪不断的蔓延着。

    哪怕是抓了一批人,又关了一批人,局势也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好起来。

    众人只是不再说了,但心中却仍然是在想。

    绝望的阴霾,对于死亡的恐惧,萦绕在所有人的心头。

    东虏破城之后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光景,所有人的心里都清楚。

    张秉文回首望向城中。

    城中静静悄悄,寂寥无声,坊市之间静静悄悄。

    只可惜这样的平静,很快便将不复存在。

    东虏破城之日,便是济南血流成河之日。

    张秉文的心中没有恐惧,没有绝望,有的只是悔恨。

    寒窗苦读十数载,为官沉浮十数年,他早已经被磨平了棱角。

    曾经的他何尝没有过匡扶社稷,振兴国家的梦想。

    但是现在,就连碌碌无为,致仕归乡都成了一种奢望。

    他是山东左布政使,有守土安民之责,但是他守不下土,也无力安民。

    济南,即将在他的手中陷落。

    他对不住国家,也对不住城中数十万的军民。

    “终究是……有负天恩,有负国家,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