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归京

    第二百七十九章:归京 (第2/3页)

 十八日的时候,朝廷已经贴出榜文放出了公告,明言十九日,便是勤王军入京献捷的时日。

    大明太需要一场胜利了,朝廷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二十年以来建奴每每犯边,劫掠边关,破城烧杀,甚至于两次入关进逼迫京师,奇耻大辱。

    朝廷需要这样一场大胜来挽回威信,朝廷需要这样的一场大胜来提升军气民心,朝廷也需要一场来告慰那些死于动荡之中的百姓。

    天色微明,北京城中却早已经是万人空巷。

    道路的中央留出了一个宽阔的走道,两侧密密麻麻都站满了人,入目望去皆是攒动的人头,所有人的脸上都无比的激动和振奋。

    苍穹放光,东方渐红,旭日东升。

    金光破开了层层的云雾向着四方辐射而去,一轮红日缓缓自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永定门外,六千余名明军的军卒正列阵而立。

    金色的阳光照耀在了永定门外明军的军阵之中,

    他们的脸上和那些前来观礼的民众百姓也都一样,浮现的都是激动和振奋。

    数万大军自然是不可能全部入城,因此每一名入城的军兵都是经过了严格的挑选。

    各镇按照人数,战功等等细分,然后给予名额,总额最终被定为六千人。

    所有的军卒都是昂首挺胸,站的笔直,他们的脊背挺得甚至比手中的长枪还要笔直。

    孙传庭身穿正红色的蟒袍,外罩暗金山纹罩甲,头戴着盔顶戴饰着红色的缨花及盔旗的尖顶明铁盔,保护脖颈的顿项和护耳此时都被卷起放置在头盔的两侧,盔甲的边缘都用皮毛缘边点缀。

    骑乘着一匹纯白色的骏马,独自一人立于军阵之前。

    在孙传庭的身后,第二排的位置则是同样罩袍束带的曹文诏、贺人龙、杨国柱、虎大威、左光先、五名总兵。

    而除了他们五人之外,还有两名副总兵也在第二排的位置。

    陈望是其中一名副总兵,而祖大乐则是另外一名副总兵。

    陈望头戴三旗月明盔,身穿齐腰鱼鳞甲,下着兽纹赤金战裙,鞓带腰刀,挎长弓,带箭囊,跨骑着枣红马,立于最右侧的位置,而祖大乐则是立于陈望的左侧。

    这样的位置排列自然是有深意。

    祖大寿并没有归京受赏,在半路之时辽东方向传来了军情,祖大寿便带着麾下的大部分兵马告辞北上辽东。

    所有人都维持着默契,没有多说什么,包括孙传庭也是一样。

    己巳之变的时候,祖大寿偕袁崇焕两次应召进宫,其中在第二次袁崇焕被捕入狱。

    祖大寿在回营之后的第三天后,便与何可纲率一万五千名关宁军东奔,声称自己是出关抵御束不的,实际上是却是奔向关外大营。

    虽然在后面祖大寿还是低头接了旨意再度回援之后的战役,但是祖大寿心中有了畏惧,从此之后再不轻易踏出大营,甚至是很少离开辽东。

    祖大寿的担忧,所有人都很清楚,他担心自己也步袁崇焕的后尘,被崇祯所杀。

    如今的辽东局势其实就是一团乱麻。

    崇祯对于逐渐军阀化,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的辽东军镇极为不满,但是又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够依靠着祖大寿,暂时稳定局面。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想用杨嗣昌之计和清军和谈。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削弱辽东拥兵自重,军阀化的进度,同时平定内乱,也能够有余钱和余力来编练精兵,稳固北疆。

    不至于需要像现如今一样,需要依靠着祖大寿,才能保住辽东。

    祖大寿深知只要自己掌握着足够的兵力,能够稳住辽东的防线,那么眼下的局面也能够维持。

    从一开始,所有人就都知道祖大寿不会入京。

    这一次入京,代替祖大寿的是他的堂弟祖大乐。

    陈望来到队列之中后,主动向着一旁的祖大乐行了一礼。

    祖大乐也是同样抱拳笑着回了一礼。

    这个时代的人乡土颇重,同为一地人,天然就会亲近很多。

    祖大乐和祖宽还有曹文诏的的关系都不错。

    所以对于这个原先和祖宽一样,都是家丁出身,又是曹文诏嫡系,一路凭借着战功升上来的陈望,祖大乐自然是不会厌恶。

    青山关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