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军情如火

    第二百八十三章:军情如火 (第2/3页)

为奸,对其很多的行径竟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拿着六省总理的名头,脑袋里面想的首要不是剿贼,而是赚钱!

    直到现在,都还在公文之中,对他有所隐瞒。

    当初熊文灿一开始上报南方混乱的时候,杨嗣昌便留了一个心眼,暗地里派人南下侦测情况。

    现在他手中的这封公文,正是关于南方真实情况的密信,一路从湖广八百里加急传递而来。

    如今都快已经是捂不住盖子了,熊文灿竟然在这个时候还有所隐瞒。

    “熊文灿利令智昏,粉饰公文,南方已是查得当初熊文灿招降郑芝龙细节。”

    陈新甲神色阴郁,郑芝龙之所以投降并非是熊文灿的手段,而是因为当时的郑芝龙被沿海的大海盗刘香压制,早有归降之意。

    熊文灿完全就是白捡了一个便宜。

    后面郑芝龙击败了刘香之时,还有一个小插曲。

    熊文灿当时看到刘香将要败亡,还想招抚刘香,于是派遣使者找寻刘香商讨招安事宜。

    然而刘香却将一行人扣为人质,后来熊文灿将这一消息呈报给朝廷时,却将责任推卸给其他的官员身上,指责他们违抗命令擅自行动。

    “如今南方局面还未彻底失控,左良玉仍在河南,尚有回旋之余地。”

    南面的情况,就像是一个一直紧闭之中的火药桶一般,一点的火星,一点的碰撞,都有可能引起惊天的爆炸。

    因为熊文灿之前的隐瞒和掩盖,在一开始的他们甚至下诏召左良玉北上勤王。

    也就是杨嗣昌留了一个心眼,探清了湖广抚局的真实情况,当即传下命令,让已经快要离开河南的左良玉再度返回。

    正是因此这样,左良玉才恰好在镇平关的附近,正好挡住了准备进攻镇平关的射塌天李万庆。

    “左良玉确实是一员勇将,只是历来骄横了,又与熊文灿素来不和,万一……”

    杨嗣昌眉头微蹙,有些踌躇。

    左良玉确实战功卓著,但却是桀骜难训,许州兵变之后和熊文灿之间势同水火,根本不能相容。

    左良玉麾下军纪散漫,早在三边之时部下军将便多行劫掠之事。

    前段时间,兵过灞头和吴桥的时候劫掠地方,被监军太监卢九德弹劾,事情捅到了京师,不过当时正值青山关大战期间,南方兵将稀少,还需要依仗左良玉剿贼,因此只是诏令其戴罪立功。

    “左良玉历来骄横不假,但是在大是大非之事仍然分得清楚,与流寇作战还是颇为勇敢的,李万庆掀不起什么风浪。”

    陈新甲虽然没有见过左良玉,但是自任兵部的事务之后,便将一众重要的将校军官,还有敌方将校首领的履历都查询一遍。

    左良玉虽然和流寇作战也有过败逃的经历,但基本都是力战不敌。

    现在南方抚局虽然犹如飘荡在风雨之中的蛛网一般随时可能破裂,但距离真正的破裂还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张献忠和罗汝才准备好了,那么现在就会配合着李万庆起事。

    但是很明显,张献忠和罗汝才还没有准备好,并没有响应李万庆的进攻。

    李万庆若是赢了,张献忠和罗汝才或许可能会提前起事。

    但是李万庆赢不了,左良玉不可能输。

    而等到左良玉击败了李万庆之后,也能暂时遏制住其他流寇蠢蠢欲动的心态。

    “既然左良玉和熊文灿素来不和,下官觉得或许阁部可以以此着手。”

    “你的意思是……”

    杨嗣昌眼眸微动,只是一瞬间他便已经是听明白了陈新甲的弦外之音。

    熊文灿做了这么多的错事,造成了眼下几近崩坏的局面。

    不妨就用他的命,来做一些事情,弥补一下这崩坏的局面……

    杨嗣昌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陈新甲的谏言,有些话并不需要真正的说出口。

    “现在我军主力皆在北方,南方空虚异常,无疑是反叛的最好时机。”

    “但是张献忠、罗汝才现在却还未反叛,多半是还没有彻底做好准备。”

    杨嗣昌沉吟了片刻,陈新甲的话,让他对于南方的局面也有了一些盖帘,当下心中也是有了定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