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处置大儒名士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处置大儒名士 (第2/3页)

益,应该趁张居正开始顾虑时及时劝他收手。

    申时行给徐阶及时回了信,且承诺会向张居正说这些话。

    只是申时行转手就给张居正也写了封信,把徐阶给他写信的事告知给了张居正。

    而且,申时行还劝张居正在决定与徐家结亲前,要考虑天子的感受!

    “师相不可不以师道欺上,而有违为君分忧之道。”

    “学生也一直谨记师相昔日所言‘事君宜以诚’之道。今亦请师相无论退与不退,最好都先从圣意为妥。”

    朱翊钧也因此得以通过张居正知道了徐阶原来还在劝申时行的事,还知道了申时行劝张居正的话,也知道了申时行就凭密奏和私信往来就把两任首辅卖了的手段。

    看着这些文官们个个不同心,朱翊钧放心了许多,也就更加没有玩不过这些人的担心。

    尤其是在张居正提到他最担心的反而是君权旁落,而皇帝真让何心隐这些离经叛道的人肆意挑战纲常的话后,朱翊钧更加确定,往往选择死忠于他的人并不是因为笨不知道反抗,反而会是最聪明的人,而意识到只有忠于君王让中央集权让国家只有一个领袖才是最好的局面。

    因为这片大陆上已经上演过很多次分分合合,而每次都是分则大乱,人命贱若草芥,而合则是天下太平,虽人如牛马但至少不至于担忧活不过明日。

    所以,很多本来足够聪明也足够有手段和权谋的人,却选择了视君如父的理学思想,选择了绝对忠于皇帝。

    哪怕自己握有可以造反的实力,哪怕皇帝负自己千百遍,也不负皇帝,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不恪守这种规则,就会人人称雄,就会人人不得安宁。

    这也是华夏的特殊之处。

    因为文明统一的缘故,一旦地方割据自治,就会有人杰想着大一统,哪怕是投靠外族的,也是想着策动外族统一中华。

    朱翊钧因而意识到自己还是应该选择继续集权,做一个真正独治的中华帝王。

    因为这是这个时代大多数精英的选择。

    比如戚继光、张居正,或许还得加个申时行。

    无论他们做这样的选择只是为巩固自己的权势,还是觉得这是维护天下长治久安的根本。

    至少,他们都选择了对皇帝绝对忠诚。

    当然,他们也不是对皇帝完全没要求,他们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君父能宽仁对待他们的,能勤政治国的。

    除此之外,朱翊钧觉得,自己还是继续先把何心隐这些思想太超前的人,关在锦衣卫诏狱为好。

    这样做,既是避免这些人出去乱了天下,也是存续这个时代不被理学容忍的新思想。

    毕竟理学如今虽然任然是统治地位,但也的确也是中华文明进入到近代文明的阻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