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太子改革,戚继光自劾

    第七百三十九章 太子改革,戚继光自劾 (第2/3页)

    山东巡抚张文熙在收到太子的信后,当场拍手称快:“很好!真正是后生可畏啊,本朝就需要这样积极于解决积弊的敢于改革者,我新党可谓后继有人也!”

    张文熙说着就对自己幕僚吩咐道:“回信于巡按,本院会亲自去见他,商议此事。”

    历史上的张文熙就属于敢想敢干的改革派官员,在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期间,他是第一个上疏建议征倭捣巢之策的官员。

    南京刑科给事中徐桓所作的《征倭当急捣巢非计乞详审以收胜算疏》里,就附和称赞说,张文熙的策略是治国良策。

    只是张文熙的策略并不被当权者喜欢,故后来,他被调去了南京。

    毕竟历史上的大明在万历二十年已经是保守派当权,亲政的万历连张居正的变法都不想坚持,哪里会积极外扩?

    但无论如何,因为张文熙不是因循守旧之辈,所以,这一世,他很赞同太子的想法。

    闲话少叙。

    张文熙在接下来不久就在曲阜见到了太子。

    如今的曲阜已经不再是孔家的曲阜,也因此,曲阜比之前更富庶了不少。

    毕竟,曲阜地方最大也最久远的寄生虫被铲除了。

    曲阜的百姓自然可以积攒下更多生产资料,也就有更多的余财去投资经营各类产业,也就让曲阜在人口数量增长与商铺数量增长方面,冠绝山东。

    所以,太子和张文熙在曲阜会面时,就可以看到曲阜地界云集有大量商铺楼阁还有学校,整个曲阜城的街道也是摩肩接踵。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不得不承认,庄子的话是有些道理的,尊圣可以,而因此尊圣之后裔反不利达成圣人本义。”

    张文熙还因此在见到太子时如此感慨了几句。

    太子笑道:“没错,要不是这次查矿,让许多乡贤离开了中土,晚生也不敢有清查山东人口之意。”

    因太子属于年轻的官员,所以,他便在张文熙面前以晚辈相称。

    “现在查人口隐匿的确容易许多,乡贤们走了,还敢隐匿人口的,无非是甲首里长还有衙门里的小官吏,这些大多是流官,即便不是流官,也是由我们直接掌控的其升降罢黜之权的。”

    “但这不是说,解决人口隐匿的事就真的没有任何困难。”

    张文熙看着前方云翳山峦说了起来。

    太子颔首,且道:“还请抚院赐教。”

    “都说吏滑如油,吏之坏,其实不在于其权重,而在于其善于上下欺瞒,毕竟你我这些流官只有一双眼睛,就算手持生杀之权的王命旗牌,也盯不过来!”

    “所以,眼下这解决人口隐匿最关键的地方是在于我们要多给自己找几双眼睛。”

    张文熙说道。

    太子点头:“晚生明白了,这正如《太祖实录》里记载的那样,当年太祖编造天下黄册与鱼鳞图册能够成功,就在于驳查做的好。”

    “你是会看书的。”

    张文熙不由得愕然住,然后笑着回了一句,接着就道:“没错,驳查很重要!当年太祖能成功,是用了卫所中的文书和两千国子监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