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1/3页)

    康熙叹息道:“这些年来,我何曾不知道他们官官相护,欺上瞒下,暗中勾结。只我年纪大了,不定有多少日子好活。只怕事办不完,人就没了,徒留下烂摊子给你。”

    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苦笑道:“老四啊,好像阿玛现在还是给你留了个烂摊子。”

    他讲不下去了,默默流泪。

    他拿出手帕,擦去眼泪。

    胤禛闻言,免不得心中酸楚。

    他一时不察,便说道:“阿玛放心,儿子有朝一日,定会与这些人清算。”

    “那就好,那就好。”康熙诱他说出这句话后,放下大半的心,免不得老怀欣慰。

    他看着胤禛,心中生出许多的愧疚:“老二像我,老八、十三都像我,我同他们相伴的时间远胜于你,我对他们上心也远胜于你。可最后能够指望的,只有你。”

    他不是不爱这个儿子,只是他的儿子太多了,他的时间又太少,他没办法对每个儿子都同样的上心。

    胤禛摇头:“无事,阿玛。”

    他早已习惯爹不疼娘不爱。

    他自幼年走来,也曾百思不得其解,他做错什么,何至于要孤苦至此。

    可后来,他有了十三弟,有了静姝。

    那些年少时的不得,回首再看,也不过如此。

    康熙见他并不介意,越发欣赏这儿子。

    他露出几分笑意:“我就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惯来重情重义,这像我,也像你额娘。我放心你。”

    思及其他儿子,他免不得殷殷叮嘱道:“你之后,要宽待你的兄弟们。”

    “好。”

    康熙却又仔细思考道:“但若有人触动了你的皇位,把他们圈禁起来吧。就像我对老大和老二做的那样。”

    胤禛沉默了一会儿,才道:“不到万不得已,儿子不会如此。”

    “你像我。”康熙感叹着。

    从前,他觉得这儿子稳重古板有余,伶俐不够。

    如今再看,却觉得这儿子哪儿哪儿都好。明明就是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康熙惯来就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人。

    康熙欣赏的看了他好一会儿,才继续同胤禛说道朝堂之事:“这虽是个烂摊子,但好在如此一来,他们把柄也不少。有合适的,随时可以撤换,将自己人放上去。到时候,整个朝堂都是你的自己人,都是你的朋党。”

    胤禛兀的想起自己额娘多年前说过类似的话。

    额娘说,他不用去结党营朋,登基后,处处是他的朋党。

    额娘所说,分毫不差。

    或许,这天底下最了解皇父的人,便是额娘吧。

    也许,他可以多进宫走动一二。

    他说:“是,儿子记住了。”

    康熙想了想,又叮嘱道:“即便是那些老臣,若不能为你所用,随时撤换就是。不用考虑许多。唯一重要的,只有大清江山社稷。”

    “多用用你的兄弟们,他们会帮你的。”

    “好。”

    康熙提醒道:“十四那孩子向来混不吝,但你不要跟他计较,免得伤了你额娘的心。”

    他叹息着:“你额娘那么通透一个人,偏偏心软的不像话,见不得这世上的疾苦。”

    那年南巡,德妃陪他,看着乞儿与摊贩,眼中有着浓重到化不开的哀伤。

    她是切切实实的心怜这世上一切苦难之人,不止一次的为了那些低贱的奴仆而忤逆自己。

    她心中从始至终有一杆秤,不曾有丝毫改变。

    康熙恨过她这一点,可后来,也逐渐接受了。

    康熙想了想,叮嘱道:“让他小子来给我守皇陵吧,几个孩子,只他性子有趣。兴许我在地下会没那么闷。”

    “老三那孤僻的性子,也弄过来给我守皇陵。免得他在朝堂上说出什么不适宜的话。”

    康熙还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又似乎什么都不用说了。

    那是他和额林珠的孩子。

    是他所有孩子里,最能替他守住大清江山的那个。

    他也尽了他的力,给胤禛留下了很多东西。

    他留下了个烂摊子,胤禛处理好了,便是胤禛的功绩;胤禛处理不好,也罪在他爱新觉罗.玄烨。

    与他的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