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三 少壮派领袖(为盟主上仙齐天加更)

    一百一十三 少壮派领袖(为盟主上仙齐天加更) (第2/3页)

死斗,便只能坐视老师与弟子一起死掉,老师海内大儒,声名远扬四海,学派内的士子们不可能对此坐视不理的。”

    刘备拉出了卢植和自己一起挡枪,转移了视线和重点,成功把大家伙儿的思维带偏了。

    问题不在古文学派本身,而在今文学派。

    刘备试图完成这样的意识表达,并且在古文学派上层争取到足够的支持者。

    要说也是杨赐自己犯蠢,两派相争也好,二者相斗也好,哪有人一上来就直接开大的?

    本来他还没有好的说辞,结果杨赐自己把刀抵了过来。

    老家伙居然不知死活的直接对着卢植和他刘某人开火,还要求刘宏诛杀他们师徒两人。

    这样一来,就算刘备不搞什么操作,以卢植的名望和刘备的人气,都足以让古文学派炸毛,更何况是刘备的煽动之后呢?

    杨赐连演都不演了,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弟子也觉得杨氏实在是太过分了,什么都不说,上来就要诛杀老师和弟子,弟子死不足惜,老师海内大儒,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杨赐居然也要对老师下杀手,如此一来,弟子又如何能坐视不理呢?”

    完美的理由,完美的借口。

    就算有人告诉他们刘备煽动古文学派的士子们搞事情,又能如何?

    弟子为了老师冲冠一怒,多么合理的理由!

    所以刘备这样说,包括郑玄在内的大佬们都没什么办法。

    卢植也长叹一声,连连摇头——他和杨彪的私人关系其实挺不错的,连带着刘备也曾得到杨彪的夸奖。

    那首传遍雒阳街头巷尾的《访杨文先不遇》正是这段友情的永恒见证。

    可谁曾想到不过一年时间,风云突变,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这两个原本并不明确的学术概念骤然化为政治实体,展开了惨烈的对攻,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了泾渭分明、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这一切变得太快,别说卢植了,杨彪也没有反应过来。

    要诛杀卢植和刘备的,是杨彪的父亲,是弘农杨氏的族长,也是今文学派的领袖,他无法抗拒。

    而卢植是他的好友,刘备是他欣赏的晚辈。

    尊敬的至亲的父亲要诛杀他的好友和晚辈。

    他的好友和欣赏的晚辈也会为此全力反击。

    他夹在其中,很有些迷茫和痛苦。

    可是时代的潮流一旦卷起,个人的作用就有些微乎其微了,更何况杨彪从来也不是时代的弄潮儿,他只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庸人罢了。

    所以后面他也看穿了,看淡了,认了。

    一个人的力量,又如何能够和时代大潮相提并论呢?

    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所属集团的利益。

    所以,子干,对不住了。

    而对古文学派的上层领导者们来说,刘备的“躺平”也意味着他们对局势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控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